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青岛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规划

    发布时间:2007-1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为地方农业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用菌已经由一个传统产品发展成了一个蓬勃向上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一、食用菌产业的特点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食用菌产业既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又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生产原料是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条、畜禽粪便和工业废料等等。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加入WT0以后,我国食用菌产业将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竞争优势。一些发达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在竞争乏力的情况下开始逐步萎缩,从而为我们腾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说,在我国食用菌产业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优势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二)有效利用工农业废弃物,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保护环境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同时,还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业)与绿色农业(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动物养殖业)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是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有些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厂”,意思是说食用菌生产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畜禽粪便和工业废料等“垃圾”。食用菌生产正是将这些“垃圾”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利用其中的碳、氮、矿物质、有机酸等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实践证明,每半亩地的菇棚,每年将消耗1520亩作物秸秆,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三)安全功能性食品,调整、改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

    这是由食用菌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食用菌产品目前是最可靠的安全食品。食用菌从制种、接种到栽培生产,整个过程都要求无菌环境,不能有杂菌感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只要我们控制好消毒药剂的使用,可以保证食用菌产品的无公害。

    食用菌不仅是风味独特、味道鲜美的安全食品,其营养成分也极为丰富。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盐分的特点,正是现代人所注重的“一高三低”型保健食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阳、益气活血、补脑强心、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等功能。经常食用,可全面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是人类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二、全国及我市食用菌产业状况

    全世界食用菌品种约有600多种,我国有300多种。我国已经实现人工栽培的有50余种,规模化栽培的有30余种,主要有平菇、双孢菇、金针菇、香菇、鸡腿菇、草菇、灵芝、猴头等。

    食用菌是我国农业中的优势传统产业,成为一部分地区的主导产业。椐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由2000年的663万吨,跃升至2004年的1160万吨,4年间产量增幅达75%,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04年我国出口食用菌58万吨,创汇额9亿美元;我国食用菌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已经超过了茶叶和与桑蚕业,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2004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达到109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产值44.7亿元,比2001年增幅70.7%,出口额9477万美元,比2001年增幅94.9%

    2004年,青岛市食用菌种植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产量17万吨,总产值4亿元,在全省排第三位。主要栽培品种有平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阿魏菇、白灵菇和灵芝。目前全市食用菌专业户已经达到3000余户,从业人数1万多人。形成了平度古岘平菇生产区、胶南六旺、平度南村香菇生产区、城阳阿魏菇、白灵菇生产区、莱西东庄头鸡腿菇生产区、胶州胶东珍稀菇种生产区、崂山灵芝生产基地等具有相当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区域。

    三、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较大优势:

    一是气候优势,我市地处沿海地带,冬暖夏凉,十分有利于食用菌的四季生产、周年供应。

    二是资源优势,郊区五个农业市,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和修剪掉的林木枝条达400多万吨,资源非常丰富。畜禽业产出的大量畜禽粪便和许多工业废弃物例如:木屑、中药渣、糖渣、酒糟、废棉等都可用于食用菌栽培。

    三是区位优势,青岛作为国际特色知名城市和全球集装箱大港,有着高效便利的口岸设施和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便于食用菌产品的物流配送、市场交易和出口创汇。

    四是我市的工业基础雄厚,对发展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广东等地已经规模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体系,效益相当可观。青岛则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

    五是旅游城市,经济发达,消费群体大,本身的市场需求潜力就很大。

    六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我市食用菌栽培历史较长,具备一定的人才、技术和设施优势。平度的平菇和香菇、莱西东庄头的双孢菇和鸡腿菇、城阳的白灵菇等已具规模,并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区域特色,但是生产发展中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一,生产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科技含量低。二,菌种老化、退化严重,质量水平不高,影响食用菌产业向优质、高产和高效方向发展。三,食用菌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四,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五、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足够重视。市食用菌工作站自2002年以来,开展了大量的行业管理和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但由于本身是差额预算单位,经费有限,缺乏资金投入和项目引导,难以推动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四、目前进行的重点工作

    (一)引进优质菌种,优化品种结构

    2003年以来我站根据青岛食用菌产业的综合优势,决定逐年引进国内外优质菌种,调整和优化我市食用菌品种结构。一是以优质菌种取代菇农自制的劣质菌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广种植国内市场畅销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增加我市珍稀菌类的自给能力,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三是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食用菌品种,培植我市出口农产品的新亮点。

    两年来共引进高产平菇、反季节香菇、真姬菇、姬松茸、杏鲍菇、鲍鱼菇、白灵菇、鸡腿菇等国内外市场畅销的品种12大类,22个品种,是我市有组织有计划食用菌菌种引进规模最大的一次,为我市发展优质、高效、创汇食用菌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新品种栽培试验、示范,带动生产发展

    为了使新品种尽快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引进菌种以后,我们又根据各市区的传统种植习惯和技术力量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平菇、香菇、鸡腿菇等大宗食用菌品种试验、示范主要安排在平度、莱西等市进行。珍稀菇类的试验、示范,主要以即墨、胶州、城阳、崂山等市区为主。

    为进一步摸清引进品种的特性,筛选适宜我市栽培的品种,我站对平菇、香菇等主栽品种和杏鲍菇、姬菇等菇种分别在我站即墨基地和试验室内进行了同步试验、示范。观察发菌、出菇、品种特性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品种的推广做好基础工作。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对引进菌种在我市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鉴定,筛选表现优良的菌种加以扩繁,供给生产应用。通过示范的样板作用,带动菇农自觉采用优质良种,加速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三)开展食用菌栽培新材料试验,节本增效

        我市平菇种植习惯上采用棉籽壳为栽培料,种植香菇等木腐菌类传统使用木屑为栽培料。随着我市棉花种植面积的极度减少和食用菌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棉籽壳大部分靠从我省西部地区和外省购入,价格呈逐年递增趋势,生产成本提高;以木屑为栽培料的木腐菌?如香菇、金针菇等,由于人造板材业的发展与之争抢原料,也面临原料短缺和生产成本升高的问题。

    为保证我市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增加菇农收入,我站在开展新菌种试验、示范的同时,也把利用新的栽培原料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主要做法有:

    一是引进国内利用果树枝条生产食用菌新技术。先后赴烟台栖霞、淄博淄川两个省内利用苹果枝条生产香菇和花菇的典型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将他们开发利用苹果树冬剪枝条生产食用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我市,并在平度和莱西市的苹果集中栽培区进行试验。

    二是与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利用中药渣进行食用菌生产。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是大型中日合资企业,主要生产中医补药系列产品,并全部出口日本。该公司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产生的近3000吨中药渣进行环保处理,浪费巨大,如何使这些富含有机营养的中药渣变废为宝,合理开发利用,一直是困扰公司投资者的一件大事。从前年开始,我站开始使用该公司的废弃物?中药渣进行食用菌栽培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并研究出专利配方,在此基础上与青岛群堡升肥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添加中药渣的食用菌栽培料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为这些污染性废弃物找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处理途径,不仅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使这一废弃的污染物得以循环利用,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亮点,受到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崇。初步测算每年3000吨中药渣可生产各类食用菌近2000吨,产值1200万元,替代传统用料可节约用料投资160万元。目前这项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这两个课题的开展,不但能够寻找到解决我市食用菌生产原料紧张的出路,而且还可以形成我市特色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四)探索外向型食用菌产品产业发展方向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我市的劳动力资源和食用菌原料资源都极具优势,搞好食用菌出口,是做大做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一边抓新菌种的引进推广,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扩大优质食用菌的生产规模,为出口创汇提供充足货源,另一方面也下大力气寻找出口的渠道、途径。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已按照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标准,在我站试验室完成了灰平菇和姬菇的加工工艺小试,并在城阳郝家营农业园安排了加工品种的批量生产;二是与胶南康大公司联合承担了市科技局下达的食用菌调味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我们在食用菌加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要继续与有关部门合作在不断实验研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加工技术,并做好与外贸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衔接,为外贸公司提供优质货源,向生产基地提供订单,促进我市食用菌的加工和出口。

    (五)加强科技宣传与培训

    新菌种的推广普及,离不开宣传发动,让菇农掌握新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我站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制作了宣传图板,印刷了技术资料(明白纸、技术手册),在农业局组织的科技大集上,面对面向农民介绍食用菌栽培效益,宣传新品种的优势和市场前景,并无偿给农民发放技术资料。二是与食用菌种植大户结对子,开展科技指导。在去年全市食用菌产业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家食用菌种植大户,与他们保持经常联系,并根据情况不定期到生产现场考察,将新品种安排给他们进行试验示范,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他们带动周边菇农主动采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三是组织参加食用菌新技术培训班。

    特别是在农委科教处的指导下,我站与市郊市(区)联合举办的“2004年全市农民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大规模的多途径、多方面、多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我市广大菇农中间掀起一场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大力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一大批先进食用菌生产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加快了我市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站已经开展了技术讲座30余场,现场观摩会百余次,参加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10余次,召开技术座谈会50余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4000余份,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农民5000余人次。

    五、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适应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产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以建设食用菌强市为目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使我市食用菌产业运行质量更高,经营效益更好,总体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

    (二)目标任务

    1、加大引种力度,改变我市品种落后状况。一是引进目前国内国际市场畅销、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高的品种如高产平菇、香菇、鸡腿菇、黄金针菇、白金针菇、双孢蘑菇、草菇、杏鲍菇、阿魏菇、白灵菇、真姬菇等10个优良品种菌种母种。二是引进珍稀食用菌??灰树花、桑黄、姬松茸、鲍鱼菇等4个品种。三是引进药用食用菌??灵芝、虫(蛹)草等2个新品种。

    2、争取政府和农业部投资建立菌种场和菌种保藏中心,规范菌种生产和管理。建立大型一级菌种场和国家级区域菌种保藏中心各1处,该菌种场力争达到国家级技术装备水平,争取农业部挂牌授权,成为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引种繁育基地。建二级菌种场3-5个,三级菌种场5-10个,菌种场均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实行企业化经营。引进品种经一级菌种场试种选育或提纯复壮,对表现性状优良、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品种,通过二、三级菌种场扩繁,供应生产栽培用菌种。

    3、开展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制定青岛市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除《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程》已经制定外,栽培过程的技术规程尚未制定。为规范我市食用菌安全生产,根据我市气候条件,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市栽培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以规范我市食用菌生产与管理,增强我市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市食用菌产品的安全质量。计划在进一步充实完善平菇、双孢菇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制定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4、推广先进食用菌生产技术和栽培品种,促进我市生产发展。到2008年底,争取我市食用菌生产面积扩大到400m2,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产量提高到25万吨,产值达到6亿元,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30000人。并大力推广应用食用菌反季节栽培技术,有效利用闲置人防工程、采矿废弃坑道、季节性空闲冷风储存库等有利食用菌生产的设施建筑,发展食用菌反季节栽培和工厂化生产,使我市的食用菌实现周年供应,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5、推广“九联”模式,培植食用菌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通畅产销渠道。一是宣传发动我市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食用菌产品加工与出口。二是组织食用菌集中产区的菇农成立协会和产销联合体。三是吸引外资,在我市投资兴建专业的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到2008年底,扶持培植3-5个食用菌专业加工企业,引导建立一批食用菌出口企业和出口基地,对50%以上的食用菌产品进行初、深、精加工。

    6、建立北方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在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在全国食用菌行业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运输枢纽、国际贸易物流中心的优势,筹建北方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使我市成为北方食用菌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六、保证措施

    ()、加强全市食用菌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市各级食用菌管理体系。通过健全体系,加强对食用菌行业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布局区域化和经营规模化。抓好菌政管理工作,以点带面,总体推进,逐步把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净化菌种市场,保护菇农利益,保证生产安全。

    二是完善全市食用菌科研与推广服务体系。把各级食用菌专家组织起来,成立青岛市食用菌专家顾问团,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力争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逐步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

    三是成立青岛市食用菌协会。协会的作用在于,促进全市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在主管部门、企业和广大菇农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理顺主管部门、企业和广大菇农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组织全市及国内外食用菌技术和信息交流;在全市建立健康的食用菌销售市场,解决菇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卖菇难的问题,真正解除菇农的后顾之忧;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全市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快全市食用菌信息与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挥我市农业网络信息优势,在网络上找市场,把信息转变为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稳步发展。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按照市场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使食用菌产加销各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程,完善相关系列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抓好食用菌的无公害生产,既要对食用菌的生产环境进行评价认定,确保净化源头,又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加强对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管理。大力推广环保型投入品的使用,加强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加大检验检测力度,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搞好产品自检,保证产品质量,确保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

    ()、优化食用菌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通过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培植一批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拉动我市食用菌行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生产基地??农户诸环节相互配套、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引导龙头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扩大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与衔接,实施统一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扩大出口。根据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在确保传统、优势品种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系列新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努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加大创新力度,增强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

    首先,加强食用菌新品种创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选育优良品种,不断在大宗菇类及珍稀菇类新品生产开发上取得突破与创新,尽快培育一大批形美、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优良品种,以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其次,加强菌种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引进菌种生产新工艺和新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要创新栽培模式,由一年单茬栽培向一年多茬栽培、周年生产转变,由单一菌类平面栽培向菌?粮()立体种植转变,以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第四,要创新技术推广模式。组织动员龙头企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和中介组织等到产地兴办园区,建立基地,开展多种方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做给菇农看,带着菇农干,以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

    总之,尽管我市食用菌产业纳入政府管理的时间较短,与国内先进省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我市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且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今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党的“三农”政策指引下,紧紧围绕市委市府赋予我们的任务目标,以富民强市为宗旨,做大做强我市的食用菌产业。青岛市食用菌产业明天会更好。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