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年来,云南省西部边陲施甸县不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带动乙醇提取、饲料加工、养殖业和农村沼气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
施甸县素有养猪的传统。近年来,由于粮食产量低,人多地少,养猪饲料要靠外来供应,价格高,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针对施甸县气候条件好、环境清洁、资源丰富、能够实现周年出菇等优势,县里主动与上海大山合集团合作,成立了云南大山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标准化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采取企业化运作、工厂化生产、集约化加工,循环利用由公司统一收购农林废弃物原料,在工厂生产加工出菌棒供给农户出菇,出菇后的废菌棒再回收到公司转化成饲料,替代粮食饲料喂猪。指导农户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减少了木材使用量,节约的木材用于食用菌生产,沼渣返田减少农药施用量,推广有机种植等等。项目实施后形成了从原料到变肥料返田的零污染排放,整个循环过程做到原料的7级循环利用,可谓一举多得。用废菌棒饲料喂猪,每头猪可节约粮食150多元,降低了成本,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2007年生产香菇菌棒600万棒,收购枝条和边皮废料7500吨,带动农村1500人就业,实现农业产值2227万元,农户纯收入14000元,企业实现利润110万元。农户对比传统经济作物种植,每亩效益是甘蔗的20倍,桑业、烟业、茶业的10倍;对林农业废弃物实现了综合利用。
通过建立以真菌、霉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菌等多种微生物菌为主的菌种资源利用体系,使废菌棒转化饲料替代粮食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不仅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养殖收入,也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仅今年上半年,种菇区新增养猪户300余户,存栏量1.2万头,新建沼气池300多口,产业发展后劲充分显现。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