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9-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湖南省半月发生多起蘑菇中毒事件
专家提醒: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惨痛教训:
2008年8月21日宁乡县东湖塘镇麻山乡泉山村唐师傅在稻田里采摘了毒蘑菇:全家人中毒。
2008年8月27日岳阳汨罗市新市镇屈原农场黄师傅在猪栏旁边采摘到毒蘑菇:两人食用,两人中毒。
2008年9月2日浏阳市社港镇淮州村黎先生在门前山坡采到了毒蘑菇。
本网讯:很多人认为颜色越鲜艳越好看的蘑菇一般毒性就越强,或者用盐酸、白醋等就可以检验蘑菇的毒性,其实是不靠谱的。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室从1994年到2007年对蘑菇中毒后入院抢救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毒的880人中有186人死亡,死亡率高达21%。
据从事了52年菌类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张志光教授介绍:9月正逢菌类生长的旺盛季节,同时也是蘑菇中毒事件频发的季节,如果大家可以识别以下几种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以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此外,由于一般人很难从外形上分辨出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市民食用蘑菇应尽量到正规地方购买,尤其不要自己采摘。
中毒后处理 大量喝水,迅速就医
湖南和广东是毒蘑菇种类的多发地,如果误食毒蘑菇,首先要尽量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其次要大量喝水,最好用二两灵芝熬水200毫升,能有效缓解症状。然后在最快时间到附近医院就医。
张教授告诉记者:“不认识的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在一堆无毒蘑菇中也要仔细辨别,如果混入一两个毒蘑菇对人体伤害也是很大的。”
湖南最毒的毒菌之一
1.亚稀褶黑菇
俗称:火炭菌
毒性指数★★★★★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及混交林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发病症状:发病迅速,通常20分钟到一小时内就会发病,上吐下泻,头晕、腹部胀气,会导致肌肉和神经连接处损坏。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70%%以上,死亡率达70%%,最快几小时就致命,死亡高发期在24小时以内。属“呼吸循环害损型”。食者2-3天后表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小便酱油色,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者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心肌炎所致。
误食人群最多的毒菌
2.灰花纹鹅膏菌
俗称:黑毒伞
毒性指数★★★★☆生态习性:夏秋季生长在林地上,是我省误食人群最多的毒菌。发病症状:发病期慢,通常在使用后8—20小时,上吐下泻,头晕恶心,对肝脏的损伤性极大,会导致剧烈的肝萎缩或肝肿胀。
在发病一两天后还会有一种“假痊”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死亡高发期在食用4—5天左右。毒性虽强,如果在24小时内得到及时抢救,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长相最具欺骗性毒菌
3.毁坏鹅膏
俗称:致命鹅膏
毒性指数★★★★★生态习性: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发病症状:发病症状类似于黑毒伞,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最易致人幻觉的毒菌
4.光盖伞菌
俗称:神之肉
毒性指数★★☆☆☆生态习性:夏季生于牛粪等粪肥上,群生或单生。发病症状:由于毒素的作用,一般食后不久便很快产生精神极度愉快,狂欢乱舞的症状。同时出现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幻觉。觉得世界都是五光十色的,满眼睛看到的全是蘑菇,甚至会觉得头顶上有巨大伞盖,会导致到处疯跑。有的情绪焦虑,有的如醉者或哭或笑,有的行动滑稽有趣,最后全身软弱无力,疲乏思睡等状态。经4-6小时毒性过后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张颐佳)
编辑:碣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