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3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黑龙江有一个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的“全国黑木耳第一县”,黑木耳总产量达到2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它就是牡丹江市东宁县。黑木耳成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八年积累夯实产业基础
8年前,牡丹江市就开始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将落脚点定在了东宁县,同时,组建了“东宁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如今,牡丹江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城”荣誉称号。其中东宁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黑木耳第一县”。
几年来,牡丹江市在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产业发展中,把食用菌列为全市农业13个主导产业之一。他们先后培养出各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选育出优质高产新菌种20多个,大面积推广了小孔栽培、室内催芽、网架晾晒等最新生产栽培技术,引进了液体菌种机、工厂化菌包生产线等专业化设备设施,科技生产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他们还大力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扶持引导农民从一家一户小作坊生产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他们制定了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双孢菇等六大品种的标准化生产规程,从而使劳动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形成了供销社、食用菌协会、食用菌产业办 “三位一体”,自上而下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机制,实现了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增长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牡丹江市坚持一手抓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一手抓销售型龙头企业的建设,成效显著。
他们有针对性地对国内知名食用菌龙头企业洽谈推介,先后引进了南京雨润集团、四川川野集团等龙头企业,并与上海大山合集团、山东九发集团等国内知名食用菌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
在引进域外企业落户的同时,牡丹江市还注重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扶持倾斜,带动了牡丹江中龙食品公司、龙飞实业公司、海林北味食品公司等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2008年,这些龙头企业产品加工量达到7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
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2008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5.3亿袋(块),总产量76.7万吨,总产值26.7亿元,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元,占总收入的20%。仅东宁县2008年全县黑木耳地栽数量就达到6.5亿袋,产量2600万斤,产值超5亿。就黑木耳一项收入就占农民纯收入的64%。绥阳镇地产黑木耳在2006年就达到1.2亿袋,全镇共建成绥西、三道河子、河西、细鳞河等14个生产规模超200万袋的专业村,其中超500万袋基地村6个,超千万袋基地村2个,呈现全民发展黑木耳的喜人态势,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链式发展格局,农民收入持续攀升。(宋显文 谷凤珠/食品商务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