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怀集县怀城镇怀高村公路旁一个风光秀丽的山脚下,村民郭金光正在打扫他的猪舍。几天前,他养的第二批350头肉猪出栏,被与他合作的广东温氏(怀集)畜禽有限公司以合同价13.4元每公斤收购,这比当时的市场收购价每公斤高了将近2元,郭金光仅每头肉猪的毛利就达到120元。
“我听说最近怀集与中山合作发展养猪业,我们养殖户可以获得小额免息贷款,我打算再贷几万元,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0头。”尝到甜头的郭金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前不久,怀集县和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赴中山市举行“怀集县建设珠三角地区安全食品产业基地推介会”,成功签约13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3.43亿元。同时,该县与中山市就生猪生产合作达成共识:由中山市无偿提供850万元支持怀集县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基地,今后每年还将给予养殖户贷款贴息300万元,怀集县从2012年起每年定向供应中山20万头以上肉猪。这就是郭金光口中提到的怀集县与中山市的合作。这一合作走出了农产品从山区县向珠三角转移的第一步,也是怀集打造珠三角安全食品基地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坦言,怀集虽已纳入珠三角地区,但当前仍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制约着怀集的发展。但怀集拥有发达地区所没有的生态、资源、环境三大传统优势,农业发展得天独厚。怀集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实现错位发展,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产业与产品双转移,借助科技元素的介入,形成新的安全食品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把怀集的无公害名优特产从产品转化为商品,走出怀集,走向珠三角,为粤港澳城乡居民提供大量优质、健康、特色食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着这一宗旨,怀集县提出打造全省首个珠三角地区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农业资源,通过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全方位的合作,按照“资源整合,院县合作,生态种养,规模生产,品牌推进”的发展思路,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四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即中西部无公害生产区、南部特色生产区、东北部绿色有机生产区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区,以及乡村美食休闲旅游带,着力建设38个重点建设项目,打造“优质稻米、健康生猪、无公害蔬菜、优质柑桔、森林生态食品、粟米鸡、石山羊、特色玉米”八大农业基地。
在怀集,像郭金光一样与温氏公司以“公司+农户”方式合作养猪的农民目前有283户,年出栏15万头生猪。怀集温氏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怀集县打造珠三角安全食品基地对该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公司将加大投入,预计几年后将达到年产生猪60万头的规模,带动2000户以上农民发展养猪业,每户平均年利润将超过3万元。
东莞润丰蔬菜有限公司开发的冷坑镇双甘蔬菜基地也不断扩大规模,已超过一万亩,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供港大棚蔬菜基地将于近期在怀集县岗坪镇建设;水果方面,今年国家资金扶持500万元的供港水果标准园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怀集,至目前,该县新发展柑桔1.32万亩,2009年预计产量达4万吨……
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不断增强怀集农产品转移的信心。怀集给安全食品基地定下的目标是:至2015年,全县优质高产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生猪饲养量250万头,其中出栏量175万头,无公害蔬菜基地2.8万亩,柑桔类水果20万亩,粟米鸡年出栏量80万只,石山羊年出栏量12万只,特色玉米6万亩,以及竹笋、食用菌、南药、茶叶等一批森林生态食品生产基地,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无公害种养、循环种养,在部分地区开展绿色及有机种养,形成以“生态、绿色、原味”为特色的安全食品产业,促进怀集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今后,该县农民每年可增加收入1200多元。(南方新闻网)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