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松阳县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规模发展食用菌,为让这一产业持续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项目,近年来,农业部门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力度,讲究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
2007年,玉岩镇的一些种植大户就率先引进全国首个绿色花菇清洁化生产技术,首次将花菇种植模式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种植引向规模标准化种植。通过试验,2008年全县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松阳花菇生产环境条件的《花菇栽培技术规程》,成为我省首个无公害花菇种植标准。
面对食用菌生产资源的不足,近年来,许多菇农开始积极探索板栗粕、蚕枝条及其他农林作物下脚料替代杂木资源栽培食用菌。有着近15年种植食用菌经验的象溪镇吕潭村叶松林用蚕枝条替代杂木生产黑木耳后,算了一笔经济账:利用蚕枝条替代部分原木种植了8000袋黑木耳,每袋成本为1.3元,可节省0.3元,每袋可产出0.2两的干黑木耳,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出售,除去成本每袋获利润4.7元,8000袋黑木耳就有3.76万元收入,效益非常可观。裕溪乡小槎村的“土专家”刘来兴则用板栗粕代替部分原木生产杏鲍菇,每袋可获利润比原来多出近1元。
引进新技术,精耕细作“试验田”,成为广大“土专家”的探索热点。面对花菇生产菌种单一的现状,今年,玉岩镇乌岩村的叶富宝开出一片试验田,将香菇“808”品种应用在花菇生产上。他说,如果“808”品种在花菇生产上也能与在平原产出的花菇一样形状好、效益高,那花菇生产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