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只有十数年的栽培历史,栽培技术上还存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产量低、质量差等。实践证明,培养料营养水分、PH值配比,对白灵菇高产起着至关重要决定作用。
长期以来栽培白灵菇的主料是棉籽壳,使种户产生了“棉籽壳依赖症”。棉籽壳营养丰富,适合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需要。但是棉籽壳的持水性能、保水性能都较差,是影响、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棉柴杆粉、玉米芯颗粒保水性能、持水性能都大大优于棉籽壳,只要合理调配有机营养,单独使用或和棉籽壳搭配适当比例使用,产量均高于棉籽壳。另外,辅助营养料多利用麸皮,用量常为百分之十几,二十几或三十几。而麸皮用量在10%以上,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游离氨,对白灵菇菌丝造成严重伤害,也是低产量的又一主要原因。芝麻饼、菜籽饼、花生饼、大豆饼等,有机营养成份都高于麸皮数倍,单独使用或和麸皮、玉米面搭配使用,产量均高于单用麸皮。还有种户添加含氨有机化肥,对白灵菇丝造成伤害,使产量降低。
制袋配料时用水不当,是造成白灵菇产量降低的又一原因。白灵菇是强好氧菌,需氧量比其他菌类品种大的多。而水中只含极低的溶解氧,为8毫克/升,是培养料的四千分之一。制袋配料时,按料水比1:1加水,即可满足菌丝生长对水分的需要,菌丝浓白粗壮,每天生长3-4毫米,35天左右即可长满菌袋。料水比每增加0.1,满袋时间要延长5-10天,如料水比大于1:1.5,90天都长不满菌袋。白灵菇栽培水分应作两段管理,两步加入,养菌期少,出菇期多。种植户普遍认为,白灵菇出菇期需水量较多,制袋配料时一次加入,形成一次加水定终生,使养菌期超长,影响产量。
白灵菇适应弱碱性生态环境,PH值应调整为9.0左右。制袋配料时,加入2%-3%的石灰粉,有利于菌丝生长。但是,从加水搅拌开始,PH值就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不是一成不变。装袋时间4-6小时,PH值下降0.1-0.2,6小时后,每延长1小时,下降0.1。蒸料灭菌12小时以上,PH值下降1-2。养菌结束至出菇前下降1.5-2以上,如PH值下降
至5.8以下,就很难出菇或不出菇。所以栽培全过程PH值应进行相应动态管理。制袋配料时调整一次,以后不管不问,或一生不管不问,是低产的又一原因。
白灵菇低产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是可以克服,可以解决的。要不断总结经验,消除误导,完善栽培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技术,产量、质量一定能提高,种菇的经济效益一定能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