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据北京某媒体报道称,一名北京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实验室对消费者常吃的16种食用菌进行检测后发现,来自北京、福建、台湾市场上超9成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如此的结果,让很多消费者不禁开始担心:上海的鲜蘑菇是否安全?
对此,上海市农技中心园艺科食用菌研究员黄先生告诉记者,上海的鲜蘑菇50%来自于本地生产,50%来自于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所有的蘑菇在进入超市、市场时,都必须严格检测荧光剂含量,一旦检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成分,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售卖。
不法分子在鲜蘑菇上添加荧光增白剂,是由于新鲜的蘑菇采摘下后,在18℃以上的常温天气容易发生“变色”,因此“新鲜蘑菇采下后,一定要低温冷藏,可以保存5至6天。”黄先生还透露,06年国家就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在流通过程中,对鲜蘑菇和白灵菇这两种食用菌添加荧光增白剂,于是在08年出台了相关检测规定,严控食用菌的荧光增白剂。
黄先生还向记者介绍了识别“漂白蘑菇”的简单办法:色泽上,“漂白蘑菇”往往颜色白得耀眼,而正常蘑菇颜色往往带有泥色;味道上,正常白蘑菇闻起来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漂白蘑菇”却有一种漂白粉的刺激性味道。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