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日前,走进通江县诺水河镇碧山村,笔者发现:在这样一个边远山村里,除了食用菌大棚,这里居然没有种植粮食作物。
“我们村的农民现在都是买粮,嘿嘿,名副其实吃上了‘商品粮’咯。”全国劳模、碧山村村支书杨正江颇为自豪地说。
据杨正江介绍,碧山村山势陡峭,土壤贫瘠,村民再怎么起早摸黑地干,到头来也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直到2005年,全村的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000元。
穷则思变,变则通。杨正江说,借助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支持,2007年起,村里食用菌产业开始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并且还成立起了食用菌协会。
村民李兵因病做手术,2010年只种植了香菇7000袋。他说:“协会提供的种子好,产量高,一袋香菇的纯利润有3块钱,我2010年收入已经超过二万块。”
而李兵只是碧山村种植食用菌最少的农户。种植大户闫斌2010年收获黑木耳4000多斤,同时种植段木香菇10万袋,全年收入超过50万元。
杨正江说,2010年全村293户中就有253户种植食用菌,人均食用菌纯收入5000元以上,全村食用菌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找对了路子,碧山村由穷变富。富裕起来的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高了。
一幢三层小洋楼掩映在黑压压的大棚之间,格外显眼。这是村民杨波2009年建成的新房。走进底楼大厅,装饰陈设豪华,与城市居民的客厅相比,并无二致。“原来穷啊,全家老小就只有两间土坯房遮风避雨……”对比今昔,杨波感慨不已。
据村主任李学昌介绍,2007年以前,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住的都是瓦房和土坯房,甚至还有几户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现在,全村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建起了楼房。
“现在活儿轻松了,日子好过了,我们和城里人的生活也没啥两样。”村民李杰昌自豪地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