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巫溪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种出东北榆黄蘑

    发布时间:2011-01-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骑着借来的摩托去测土,一脸黄土,一个黑色皮包斜挎在背上,一辆除了“喇叭不响其余什么都响”的摩托车成了柴永恒,这位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过来任“村官”的小伙子在文峰镇三宝村所有村民中最深刻的印象。

        “说出来让人笑话,这摩托车都是一位村干部借给我的,上班地点到最远的农户走路要近3个小时,太耽误时间了。”柴永恒咧开嘴笑笑:“从有了想把东北榆黄蘑引到三宝村的想法后,整天都在农田里转悠,离了这摩托车可不行。” 作为一种对土壤、气候要求严格的植物,可不是说引进就可以引进的。 “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我几乎跑遍了全村每块土地,在每个地方都提取土壤样本,认真分析土壤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柴永恒介绍,在和家人从东北寄来的土壤标本进行对比后发现:“两地土壤成分惊人相似。” 在对气候、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后,柴永恒找到自己在该村的帮护对象:蔡天福。“当时家里也拿不出来钱投资了,小柴却说,钱他出,我只需要出地和劳动力就行了,赚了还他本钱,亏了不要我陪,他就当做实验。”蔡天福心里也拿不准主意:“当看到小伙子把仅有的4000元积蓄都投到了这上面时,我暗下决心要好好种,可别费了他一番苦心。” 于是,去年6月老蔡在柴永恒的指导下,在自己地里搭起了大棚,把从东北邮寄来的榆黄蘑种下了田。 东北榆黄蘑成熟了,远在东北的奶奶走了。“一大早,老蔡就给我打电话,说榆黄蘑长出来了,和宣传画上的一模一样。”柴永恒说:“就在老蔡的电话挂段后,我跨上摩托就往试验棚里跑。” 在路上,柴永恒接到了东北老家的来电:“85岁的奶奶去世了。” 在榆黄蘑种植大棚里,柴永恒忍不住落下泪来:“前段时间家里来电话说奶奶病危,可这边榆黄蘑正是关键时候,怎么敢走嘛?” 黄灿灿的榆黄蘑成了对柴永恒最好的安慰。 “柴大官人”的脸晒黑了,“菜大王”的脸笑了,看着柴永恒用心地帮护老蔡一家,脸也晒黑了,当地村民亲热地称他为“柴大官人”。 “要不是柴大官人的帮助,我怎么会看到致富的希望呢?”蔡大王在元旦期间把种植出来的首批榆黄蘑一挑到街上就成了“抢手货”:“每公斤卖到了20元,天天都有酒店打电话来要货。” “每亩田可以收两季,一年下来可产5000公斤榆黄蘑,纯收入2万元是没有问题的。小柴已经和东北联系了种子,春节后就把种植规模扩大一倍,到时也做个名副其实的‘菜大王’。”蔡天福乐哈哈地说。 看到蔡天福家的榆黄蘑种植成功,又有20多户农民找到柴永恒想种植榆黄蘑。 “行,明天我就去你们地里看看,只要土质适合,就马上联系种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