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关县食用菌生产撑起农民增收半边天
发布时间:2011-06-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搅拌原料、制作菌包、高温灭菌、采摘蘑菇、分拣包装、真空处理……5月29日,记者在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区看到,产业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得热火朝天。在产品分拣车间,几十位工人在组长的指导下按要求分拣蘑菇、打包装袋。“菇盖直径3至5厘米的蘑菇是最好的蘑菇,我们分拣时要严格按照菇盖直径的大小来分级分拣包装。”一位家住四家池村的工人说道,“我是这里的钟点工,农闲时来上班,农忙时就能下地干自家的农活,很划算。”
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的“千棚十区”食用菌建设项目是壶关县“十二五”时期推进片区开发、扶持龙头企业规模化、推动基地建设产业化、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多元化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壶关县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的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约9600万元,共建1000余座大棚,10个园区,占地约1200亩,其中1000亩用于大棚生产建设,200亩用于原料生产、菌种制作、产品收购及贮藏,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该项目在推行过程中,探索出了适合实际的单元连棚责任制的经营模式,垂直管理、责任到人、利益分配合理。当地农民或在公司从事食用菌的培育,或承包公司的棚区自己种植,或在自己的土地上盖大棚,依靠公司的免费技术指导种植蘑菇。公司采用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通过台湾鼎霖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进行食用菌工厂化全年生产,达到了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了食用菇类生产的现代化,并充分发挥市场网络、物流、储藏优势,统一收购、运输、上市,真正保证了农民的利益。目前,品种多样、新鲜营养、绿色健康的产品呈供不应求的趋势,销往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在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区,5000万菌包生产线项目和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公司现在越做越大,不能单单满足食用菌的生产,我们下一步还将进行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据了解,“千棚十区”食用菌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可安排劳动力2000余人,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将有效地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转变,最终实现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每年在生产30000吨食用菌的同时,还可转化农林业下脚料秸秆、棉籽壳、麸皮、木屑、玉米芯等40000余吨,出菇后产生的废料可制成有机复合肥反哺土地,避免了废料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可减少用于基地土地修复的各种费用,从而提高复垦土地的肥力和粮食单产水平,形成废物再利用的农业良性循环体系,对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小蘑菇在当地 “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兴农富民”战略的推行中,着实撑起了当地农民增收的半边天,使更多的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的日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