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呼吁,市民不要食用在部分零售点出售的多种鲜菇,因为有关食品怀疑掺杂了含有毒素的菇类。
该中心发言人说,这两天连续接获卫生防护中心通报的三宗食物中毒个案,共涉及六人,均怀疑因进食鲜菇引致。中心已即时派人到有关店铺调查,并取走六个鲜菇样本化验。
这六个样本分别为鲜松茸、鲜老人头菌、鲜黑虎掌菌、鲜鸡“土从”菌、鲜红牛肝菌及鲜黄牛肝菌。
初步调查显示,有关鲜菇由“联记号有限公司”进口,并在7月21日至27日期间在崇光百货公司和City' Super 等六个零售点发售。销售人员根据顾客选择的种类及数量将鲜菇包装在透明袋内,而袋上并没有该公司的资料。
发言人呼吁曾于上述期间从前列零售点购买鲜菇的市民,应立即停止食用这些产品,并将余下的鲜菇弃掉或退回供应商。如市民食用这些食物后感觉不适,则应及早求医。
此外,发言人表示,供应商已将崇光百货公司零售点的相关食物交予中心销毁,并会销毁其他零售点的存货。
追访香港卫生署
上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联记号有限公司声称这批怀疑掺杂含有毒素的鲜菇是从内地进口的,但是卫生署对此还将进一步追查问题来源,官方在查清之后才能了解具体从哪进口。
记者致电联记号有限公司,接线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负责人员不在还不能接受采访。
专家解“毒”:蘑菇中毒有四类可致命
上午,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郝凤桐主任表示,不同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毒蘑菇的中毒类型主要有四种(见右图)。
“很多时候人们都将蘑菇中毒与食物中毒相混淆,其实蘑菇中毒后如果抢救不及时,是可以致命的。”郝凤桐主任说,毒蘑菇又称毒蕈,在城市中有毒蘑菇比较少见,在山区等地自行采摘野生蘑菇中毒的几率较大。
目前,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蘑菇有10种,包括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
1.胃肠炎型:此型患者一般在进食蘑菇后10分钟到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的潜伏期为6小时。表现为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毒粉褶菌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余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兴奋、幻觉、步态蹒跚、心率缓慢等。多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此型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多为误食鹿花蕈所至。
4.多脏器损伤型:进食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死亡率极高。多为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