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8-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自2008年进驻武义县以来,紧紧围绕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促进产业增效、菇农增收的工作中心,与武义县科技、生产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一系列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为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平台。
食用菌是武义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欠发达乡镇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武义县养生产业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入驻武义县以来,着力提升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与武义县共同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今年6月园艺所还与县食用菌技术服务站共同出资设立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联合筹建“食用菌产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暨浙江省法人科技特派员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食用菌产业区域创新服务中心预算总投资2600余万元,规划建立“集约化生产示范区、生态循环示范区、科研培训展示区”三个功能区。目前,中心已建成首期工程——“食用菌集约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区的建立可为武义县食用菌产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也为省农科院科技成果服务武义菇农提供了一个服务与示范的窗口。目前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首期投入150万元,编制完成了《中心总体规划》,初步建成“食用菌集约化生产示范区”,推动武义县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还引进开发了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竹荪等节木珍稀食用菌,其中,与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杏鲍菇新品种“兴科11号”于2009年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新菇种的引进与开发,优化了武义县食用菌产业结构。同时他们还积极促进武义县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发展,扶持海兴菇业公司建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推动了武义县食用菌生产方式和产业水平的升级提高,从而推动食用菌产业从脱贫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
科技特派员按照团队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与武义县寿仙谷生物科技、海兴菇业、兴森科技、辰谷菌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食用菌骨干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合作和咨询服务,培育壮大这些龙头企业。2009年9月海兴菇业公司出现菌包污染、成品率下降问题,科技特派员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指导、解决问题的任务。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接种净化系统问题、菌种潜伏污染所致,通过技术改进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食用菌团队特派员通过深入乡镇基地、专业合作社和有关企业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品种多样化、原料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基地规模化、加工精深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武义县食用菌从分散经营式、数量效益型的脱贫产业向集约经营式、生态高效型的富民产业提升转变。他们以项目为抓手,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示范基地为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效益的提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服务活动,提升菇农整体技术水平,有力促进了武义县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