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目前,我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均跃居全国首位,但规模化和深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需进一步由大谋强。”
近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邹平杯)邀请赛及滨州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庞茂旺表示,滨州是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以及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我省由食用菌生产大省转向生产加工强省是必然选择。
滨州“样本”
据了解,中国(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邹平杯)邀请赛及滨州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将于9月28日-30日举办。这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和食用菌烹饪大赛首次在山东举办。
据滨州市副市长耿涛介绍,10年前该市食用菌产业刚起步时,普遍存在散户多、规模小、品种单一等现象。近几年来,滨州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大力推动,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品种多样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滨州市食用菌年产量达到19.3万吨 ,产值10.8亿元,其中出口1.2万吨,创汇1475万美元。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有近20个品种,如平菇、香菇、双孢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全市形成了邹平、惠民、滨城、沾化4个重点种植县,培植了20个重点乡镇。各县区均有自己的优势品种,如惠民县的香菇、金针菇、银耳;邹平县的金针菇、草菇、大球盖菇;滨城区、沾化县的平菇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滨州市食用菌行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家,在建蘑菇生产项目投资额近4亿元。其中,邹平芳绿公司、惠民云淞源等一批蘑菇生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邹平芳绿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的“菇仙园” 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惟一一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园区”称号。在生产方式上,该市广泛采用“龙头企业+ 基地+合作组织+农民”的合作方式,涌现出泊头万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惠民博森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农民合作组织,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降低了菇农风险,增加了菇农收入。
大而不强
“去年山东省食用菌年产量已经达到249.8万吨,产值159.4亿元,出口创汇1.4亿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食用菌年产量达到350万吨,产值20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庞茂旺说。
虽然庞茂旺认为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很难,但他也客观提出我省食用菌产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加工能力不强,加工比例不足30%,且产品大多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从现实情况来看,山东目前只是食用菌原料生产大省,产品大多运到福建等南方省份进行深加工出口,这与真正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大省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此外,我省食用菌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比较落后,产出能力较低,单位面积产出率比发达国家低40%左右;市场开发也不够,人均消费量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4;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少,经费不足,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鉴于此,庞茂旺认为,我省食用菌产业要想由大谋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 平;同时,围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壮大一批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此外,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据透露,山东省财政在去年1000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投入20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食用菌大县发展生产。在山东省蔬菜产业“十二五”振兴规划中,关于食用菌问题已有相应对策。
“借助国际、国内平台也是提升我省食用菌产业影响力和实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将为相关企业提供难得商机。”庞茂旺表示,中国(滨州) 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对于促进食用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交流、交易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七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邹平杯)邀请赛对促进中外食用菌、餐饮业界的融会贯通,推动菌菜的开发与推广,拉动食用菌餐饮消费将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