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高效农业到底有多高效?循环农业的链条到底有多长?4月5日,记者慕名来到思礼镇北姚村的康鑫食用菌合作社采访,算是开了眼。
在不大的厂区内,康鑫食用菌合作社集中建起了5栋现代化厂房,混料车间、杀菌室、无菌接种车间、栽培车间……一应俱全。培养室内,一排排钢架子上整齐地堆放着装满原材料的“培养基”,一簇簇小杏鲍菇从里面悄悄探出头;出菇房内,一排排白白胖胖的大杏鲍菇“昂”着头……
“杏鲍菇有杏仁般的香甜、鲍鱼般的口感,被称为平菇王。但是,杏鲍菇比较‘娇气’,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杏鲍菇栽培方法往往伺候不好这个‘娇小姐’。”康鑫食用菌合作社的负责人苗王军风趣地说。
为做到淡季不淡、旺季不廉,头脑活络的苗王军与他人合伙建起了标准的现代化厂房,并购买了自动拌料机、大型蘑菇灭菌器、智能化温控湿控设备以及成套管道通风换气系统等工艺设备,使“娇气”的杏鲍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
“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从接种到采收,周期不到两个月;同一场地,比如出菇房、培养室等可以循环使用,实现了全天候培育、周年化生产,产量也成倍提高。”苗王军说。
走出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厂区西边的敞篷里堆放着粉碎好的玉米芯、木糠。
“这些东西本来是被农户扔掉,或被当柴火烧掉,如今却成了 ‘培养基’的原材料。”20岁出头的成铖是合作社专门聘请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栽培原料主要是玉米芯、木糠、麦皮、谷皮等农作物的 “下脚料”,杏鲍菇采收后,“培养基”又可做绿色有机肥还田,实现循环利用。
市农业局园艺站高级农艺师王旭东告诉记者,这个合作社的规模和产值,在全市首屈一指。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一个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工厂化模式所需的土地面积不到传统模式的1%,所需的劳动力不及传统模式的10%,明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真正体现了高效农业概念,在全市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目前,康鑫实用菌合作社建有智能化培养室5个、出菇房21个,年产鲜杏鲍菇超过400吨,产品远销郑州、太原、西安等省内外城市,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董伟 段来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