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2011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32.37亿元,增长20.0%;完成财政总收入2.44亿元,增长4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2元,比上年增长22.0%。
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茶叶总产量3250吨,产值3.98亿元;肉类总产量17万吨,产值7.9亿元;兴办各类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34个,种植蔬菜7万亩、辣椒5万亩,发展食用菌1300万棒,新植果园3万亩。
龙头带动 多产业并驾齐驱
印江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不断推进生态茶叶、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全县茶叶、食用菌、果蔬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拥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5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27家。涌现出一批茶叶、食用菌、果蔬等专业合作社43家,专业村60多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品牌200余个。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围绕生态茶、食用菌、果蔬、畜牧养殖等,该县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凸显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龙头带动效应、市场经济效应。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加强各项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的联合,进一步扩大全县农业产业规模,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全县形成了生态茶叶、精品果蔬、林下养殖、食用菌等多个优势产业。
产品品牌稳步提升。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协助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
产业化进程加快。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各项产业快速推进。成功申创“中国名茶之乡”,“梵净山翠峰茶”荣获贵州五大名茶称号,品牌价值从1.44亿元上升至4.68亿元。
印江立足本地资源,扶持龙头企业,挖掘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目前,已建成24.6万亩生态茶园、1300万棒食用菌基地、10万亩经果林、年出栏50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等,建成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柑橘生产基地。
主导产业 促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县围绕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和扶贫开发“整县推进”,突出发展茶叶、果蔬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加速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印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生态茶叶、精品果蔬、食用菌、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依托“中国名茶之乡”,按照“四个选好”、“四个转变”、“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发展,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到201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茶园基地3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进一步塑造和推广茶叶品牌,努力将“梵净山翠峰茶”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
积极推进土鸡规模养殖。把“黔芙蓉”土鸡作为全县365个增收致富试点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孵化、集中育雏、集中防疫、分户饲养”的模式,发展土鸡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庭院养殖,实现年出栏土鸡500万只,产值3.3亿元。新业乡锅厂村养殖户任江城,去年出栏土鸡3000多只,纯收入10万元。
积极发展蔬菜产业。该县以印(江)秀(山)、印(江)沿(河)公路为重点建设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示范带3.2万亩、特色辣椒生产基地5万亩、雪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示范带动7万亩常规蔬菜种植,全县果蔬总面积16.27万亩,发展食用菌3000万棒,经果林投产面积3.1万亩。果蔬总产量达16万吨,总产值3.8亿元。基本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如今,印江基本形成“梵净翠峰”茶叶、“梵净蘑菇”、“黔芙蓉”土鸡、“圣敦”牌猪肉、“土司”牌野菜等农产品品牌。未来5年,该县大力发展30万亩茶叶、30万亩核桃和1亿棒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建成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财政扶持 加快产业化进程
连日来,新寨乡后坝村黄海勇正忙着组织群众采摘茶青、加工茶叶。第一天,他就采摘了20多公斤的明前茶青,他相信今年的收入将会比去年增产50%左右。据黄海勇介绍,他的40亩茶园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0多万元。
黄海勇的茶园是该县大力兴茶的背景下种植的。当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返乡,流转土地种茶,政府对其提供茶苗、肥料及管护费,并由财政出资,在茶园内配套修建了小水池。
近年来,印江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发展茶叶、核桃、土鸡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推进现代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该县整合投入1.35亿元用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
茶叶是印江着力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县出台了茶叶产业扶持政策,对群众发展茶叶的茶苗进行补助,提供茶叶肥料,对利用田、土种茶的农户每亩分别补助400元和200元,前三年,每年还补助150元茶园管护费。
此外,该县投入专项资金,在茶叶集中区修建茶青交易市场,投入资金1亿元对“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进行品牌打造。如今,印江投产茶园面积超过10万亩,逐渐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该县将增收致富行动计划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每个增收致富行动计划试点村提供了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并明确规定用于扶持土鸡养殖发展。
立足地方特色,印江自治县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8个乡镇发展食用菌基地及菌棒进行补助;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规模发展辣椒进行扶持;投入资金补助经果林苗木,核桃种植每亩补助436元。
招商引资 延长农业产业链
连日来,位于合水镇新莲村的万吨果蔬雪菜基地喜获丰收,200亩基地收入80余万斤雪菜,可加工成品40万斤。
该项目于2010年引入,集果蔬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总投资1.05亿元。它流转土地1000余亩,在合水、洋溪等乡镇建有三个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雪菜、草莓、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革新了基地周边群众的传统种植思路。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后到基地务工,实现了多种收入。
近年来,该县立足农业产业基础,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加大对农产品的招商引资力度。2011年,该县引进土司食品、依仁水晶粉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7.85亿元。向上争取并实施农业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3426万元。
该县还着力打造本地优势特色的农业化龙头企业及品牌,实现农业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县财政投入1.5亿余元,在新寨乡小云村规划建设1000亩特色食品集聚区,完成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投入2000多万元的园区标准化厂房正在紧张建设中,不久将投入使用。
近年,圣敦鑫隆食品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肉制品加工生产线,集屠宰、分割、加工为一体,年屠宰肉猪可达50万头。该县以此为依托,立足云发、勇创、财源等8个种养场和已建223个养猪小区,积极发挥梵净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在4条燎原产业带基础上,建设优质商品猪产业带。
此外,该县还引进了两家生猪养殖企业,年出栏可达5万头。2011年,招商引进的绿野茶叶加工厂、梵净山茶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加工企业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131户,其中标准化茶叶加工厂65户,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龙头企业4户。形成了洋溪、天堂、永义、杉树4个万亩茶叶乡镇,3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20余个。
创新模式 打造农业展示带
近年来,该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在梵净山环线及303省道、304省道沿线规划建设了武陵山区茗茶展示区、生猪产业带、精品水果观光园区展示带等10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有机茶叶、生态畜牧业、精品果蔬等产业为重点,着力发挥农业示范带的窗口效应,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
抓住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机遇,印江着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打造东南部梵净山旅游观光茶产业带、西北部优质茶叶产业带,建成5个年产1万吨以上标准化茶叶精制加工厂,茶叶产业链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此外,还将建成集茶叶加工机器、茶多酚、茶饮料等为主的配套生产工业园区。
印江依托畜牧产业的优势,规划生猪产业带、肉牛产业带、肉牛产业带、特种养殖观光园、家禽产业带。以8个种养场、223个养猪小区及肉联厂为基础,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规划建设优质商品猪产业带。
围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太阳牛业公司及77个养牛小区,新建9个标准化养牛小区,在南线乡镇建立优质肉牛产业带。以北线乡镇为重点,发展30个标准化养羊小区,建立优质肉羊产业带。围绕梵净山及生态旅游景点,在梵净山西线乡镇规划建设3个山鸡、娃娃鱼、竹鼠等野生动物观光产业园。以县城为中心,建立东线林下生态养鸡和蛋鸡产业带,今年将建成年屠宰分割加工100万只肉鸡生产线,组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立足果蔬产业基础,全县规划建设精品水果观光园区展示带、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展示带、高标准食用菌产业展示带,利用现有的1万亩果园,建设1万亩以“印江土柑”、“红香柚”、猕猴桃为重点的精品水果观光园区展示带。在印沿公路沿线适宜区域发展冷凉蔬菜7000亩,打造“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展示带。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采取“食用菌与稻轮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高标准食用菌产业展示带,发展食用菌3000万棒。
与此同时,印江还大力发展以杜仲、黄柏、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000亩,规划建设GAP中药材基地展示带。依托特色食品工业园区,规划果蔬加工小区和薯类加工小区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民脱贫致富。
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图为板溪镇食用菌基地。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