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897万元奖补资金下发
今年4月刚过,一个好消息就在胶南市的特色农业种植户间传开了:市里要给发补贴款了!
4月20日,位于张家楼镇庄家疃村的蓝莓种植基地内,合作社负责人逄坤照正在大棚内侍弄着开花的大棚蓝莓。他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的蓝莓是我们村40多个人凑钱办起来的,占地180亩,其中冷棚30个,暖棚32个,露天面积80亩,按照胶南市的补贴政策,合作社收到的补贴款有十一二万元,虽然还没有发到手,但补贴款的消息一传出来,还是给种植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根据逄坤照的计算,他们合作社从2008年3月开始种植,三年达到出果期,2011年他们第一次出果的纯收入就达到了一百二三十万元,而前期建设一个大棚的花费在两万到三万元之间,这样通过补贴加上市里和镇里的贴息贷款,今年就能回本。
胶南市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奖励的是针对2011年7月前新栽蓝莓苗木、新建蓝莓大棚,此间,胶南全市共新栽植露天蓝莓6441.4亩,补贴标准为每亩1000元,补贴金额644万余元,新建大拱棚531个,补贴标准每个1000元,补贴金额53.1万元,新建冬暖棚243个,补贴标准每个5000元,补贴金额121.5万元。
除了蓝莓外,茶叶项目的奖补资金也达到954万余元。根据测算,胶南全市2011年11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的茶叶钢架大拱棚724.47个(以棚内面积0.7亩为一个标准棚),补贴标准为每个5000元,补贴金额为362万余元,简易大拱棚2500.58亩,补贴标准为每亩2000元,补贴金额为500万余元,小拱棚3679.66亩,补贴标准为每亩250元,补贴金额为91万余元。
此外,逄坤照所说的贴息贷款项目也得到落实。根据胶南市农业局统计,截至目前已还完贷款的贷款项39项,贷款总额1509.5万元,利息总额111万余元,按照贴息率90%的标准,贴息金额超过100万元;还有4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认证,2个产品获得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奖励标准为国家级每个5万元,省级每个3万元,青岛市级每个2万元,补贴金额为24万元。
蓝莓、茶叶加上贷款贴息和名优品牌的奖励资金合计达到了1897万余元,目前资金已经划拨到各镇、街道办,并将于资金到位后一周内兑付完毕。
人均收入增长17%
1897万元的意义远非一个数字而已,体现的更多是胶南市近几年来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心。经过多年努力,胶南市的现代特色农业有了长足发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越来越高。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去年实现产值11.4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42%。
胶南市农业局统计,2011年,全市新发展蓝莓、绿茶、食用菌2.36万亩、600亩和5598万棒,规模分别达到了4.75万亩、6.9万亩和1.62万亩。同时,实施以日光温室为重点、以大中小拱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栽培生产,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4200亩,总面积达到3.4万亩。
对此,有最直接感受的莫过于胶南市的农民:2011年,胶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70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7%。逄坤照告诉记者:“40多个农民的纯收入能达到一百二三十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种点粮食什么的,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钱,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但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集约化生产,每亩土地的产值在成倍增长,有这样好的政策,不挣钱都难。”
农业企业也打品牌
除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外,胶南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量品牌农业企业开始涌现。
从2011年开始,胶南市重点扶持发展了沃林蓝莓、隆辉蓝莓、杰诚蓝莓、河西茶厂、皇茗生态农业、牛栖山茶场、汉森食用菌、徐安食用菌八大龙头企业,突出搞好特色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精深加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农企衔接、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品牌企业又给特色农业产业链带来了整体的品牌效应。胶南市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抱团发展,组织参加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以及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提高在全国各地商场的上柜率等手段,提高了“沃林蓝莓”、“胶南绿茶”、“大村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忠德,张海铎)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