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食用菌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2-08-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食用菌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农业科技改革与进步的创举。湖北省武汉市郊的新洲区1997年从上海南汇引进双孢蘑菇种植技术,一举成功,揭开了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序幕。由1997年徐古镇最初的13个菇棚,发展到2004年全区11个街镇的5000个菇棚(菇房),规模达全省第一。2004年新洲区率先跨入全国食用菌产业亿元百强县(区),2006年11月新洲区徐古镇获“全国双孢菇之乡”称号,2011年12月新洲区获“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区”称号。实践证明,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环境与生态建设、增加特色蔬菜产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显示,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坚持改革与科技创新,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支撑。

        一、主要工作
        食用菌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偶合的产业,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如何培养食用菌产业人才,组建人才方阵,形成产业合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引擎动力,是产业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狠抓人才建设,助推食用菌科技创新,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区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十多年来,新洲区委十分重视农业科技与人才工作,坚持把科技与人才工作纳入了农业发展的工作内容,食用菌是新洲农业的特色产业,因而对食用菌产业人才尤为重视:一是在食用菌产业中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同时对区管食用菌拔尖人才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优者滚动连任;二是建立了区管拔尖人才“双向”联系机制,上联领导,下联基地与农户,突出实效、结对帮扶,发挥了食用菌人才的“智囊”带动作用;三是实行了激励机制,“多干事的给地位、干成事的给荣誉”。近几年,区委、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表彰了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才,授予了“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杰出青年”、“新洲区劳动模范”称号、“新洲区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达18人次,这些表彰,激发了食用菌人才的工作热情,激活了食用菌人才的聪明才智,激励了食用菌人才的创新精神,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近几年来,全区战斗在食用菌产业的科技人员,在服务食用菌产业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展示了才干。把论文写在产业基地上,把科技成果留在菇农家,为打造新洲的食用菌品牌功不可没。
        2.龙头企业引进各类人才。龙头企业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脊梁,也是食用菌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领头雁。2010年以来,天添食用菌科技公司与福建颐兴公司合作,引进管理人才,创新了管理机制,扩大了工厂化生产规模,使杏鲍菇周年化生产能力达到了年1200万袋。武汉申绿公司2011年与武汉金山农业开发公司的技术团队合作,完成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线一期项目的建设,年生产金针菇750万瓶。曹阳食用菌有限公司2011年10月自筹资金建设姬菇工厂化生产厂房,现已投产,今年3月又引进郑州大学、江汉大学等4名大学生开发食用菌工厂化项目,金针菇周年生产线于6月份实现投产,以上的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了我区食用菌由农业栽培向工厂化生产跨越,为我区食用菌产业的提档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举办高层次人才培训。食用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开阔眼界,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近几年,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诚邀国家级食用菌专家、教授来新洲把脉产业发展,培养食用菌产业人才:一是利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先后邀请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胡秋辉教授、福建省农科院廖剑华研究员、浙江省农科院金群力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等来新洲授课,传播了科学技术,培训了食用菌技术人才;二是举办高峰论坛,先生邀请了吉林大学李玉教授、食用菌业界专家刘自强、全国卫生营养专家洪昭光、武汉大学李光教授等在食用菌产业论坛上“华山论剑”,这些著名专家、教授的真知灼见,对规划我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培养食用菌产业人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区农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搞好食用菌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的同时,利用农广校、“新农村建设”、“阳光工程”等平台,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近三年来区农业局组织协调派送基层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到市农校、华农大培训学习共15批,计95人次;派食用菌基地技术骨干到随州市、河南焦作市学习共4批计16人次,学习食用菌的核心技术;同时请华农大、河南省等食用菌教授、专家来新洲讲课共4期,受训菇农达1600人次。二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巡回技术培训相结合。近三年来,区农业局与徐古镇联手,在举办集中培训的同时,还把技术培训班办到现场,办到基地,办到菇农的家门口。区农业局专家分别到桃花、柳河、茅岗、周山等村开展技术培训共18场次,培养了一大批双孢菇生产的行家里手。三是坚持部门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近三年来,除农技部门主导技术培训外,天添食用菌公司也开展了食用菌技术培训活动,既培训了本单位的职工,也敞开了大门,接纳基地、村组的菇农,实施技术培训,提高了食用菌种植水平。四是坚持技术培训与印发技术资料相结合。近三年来,全区共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24期,培训主产街镇、村基层干部、示范户与种菇户达26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手册达5500本(份)。
        5.引进一线技术人才。食用菌生产涉及品种多、温型特点各异,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严格,加之,我区气候变幅大,生产管理任务繁重,因此,食用菌生产一线需要一大批技术人员指导生产,2009年以来,辛冲镇咬定白灵菇产业不放松,引进仁智山水食用菌公司,组建朱岗、辛胡田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白灵菇,为此从河南聘请生产技术员3—5名,镇政府出资引进一线技术人员,实行目标管理,为白灵菇的稳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食用菌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要建立以能力为评价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看本质,看主流,以成就事业与否、发展企业好坏为重要评判依据;同时,看潜力,看发展,切不可忽视长期从事基础性工作的人才;二是营造创新文化环境,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革除不适合实体产业发展的人才观,在科研开发上,大力弘扬“尊重个性,张扬特长,激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三是坚持有效地保障措施,为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前食用菌产业爬坡过坎、产业人才负重前行的非常时期,要综合运用精神、物质、法律等手段,激励食用菌产业人才干事业、干好事业、干成大事业,保障食用菌产业人才的合法收益和各项权利。要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建立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以社会、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培养,达到科研、生产、开发人才多元多样齐发展;以产前、产中、产后贯通全程为培训阵地,实现培养的人才有能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与能力;以本地需要、省内需求和国内追求的发展目标,确保形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人才梯次结构。
        2.加强食用菌人才队伍的建设。食用菌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的综合产业,特别是当今时代,食用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工厂化生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因而,组建食用菌产业的人才方阵迫在眉睫。食用菌的人才方阵,包括栽培技术推广人才、优良菌种开发人才、农机应用与操作人才、市场研究与营销人才、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等五大类人才团队。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以上各类人才,还必须具备兼容特质,一是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生产实践;二是既会农业栽培,又会工厂化生产操作;三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四是既熟悉市场,又熟谙经营。组建与培养这样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事关当前又涉及长远的大事,人社、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义不容辞的担当起组建与培养人才队伍的责任。
        3.加强产业领军人才的培育。我地食用菌产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尽管在生产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质量效益在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水平。现阶段,食用菌产业要做大有短板困绕,要做强亦有瓶颈制约,要提档升级更有软肋限制,因此,食用菌产业要实现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必须优化配置资源,大力培养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才是根本之策,但是领军企业缺乏和产业集群的不足是新洲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大的短板、最小的瓶颈和最弱的软肋。究其原因,领军企业缺乏和产业集群不足的根源,还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我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开发领军人才、企业经营领军人才和市场营销领军人才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培养、引进这三类人才,是培育领军企业和强势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也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加强实用人才的培养。食用菌产业属菌物生产,同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一样,有共同的属性——劳动密集型,生产过程用工多,需要大批的劳动者,因而,将提高食用菌单产水平,转移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意义重大。因此,采取双管齐下,一是利用原有的农技推广网络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进修和专业移植;二是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加快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迅速营建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的基层人才队伍。力争近两三年内在食用菌主产区,培养一批、转型一批、提高一批技术骨干,建立区——街镇——村——生产基地四级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一个基地有一名技术人员、一个村有一个技术小组、一个街镇有一个技术专班的强大技术推广体系。
        5.加强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实行大口径、多途径培养人才,一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人才,继续聘请福建、浙江、河南等食用菌先进地区的专家、教授、技术骨干来我地实施“传、帮、带”,培养食用菌主产区的实用人才;同时在我地选派有专长、有文化、有经验的干部、职工或种植能手到食用菌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与培训学习,使之提高综合管理经验和生产经营才能。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面向食用菌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工艺与核心技术,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脱产进修和学习深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加大人才的存量和保障人才的增量,既要积极鼓励食用菌企业引进行业内各类的人才,还要在技术推广部门,增加公益技术服务岗位编制,加速磨合培养,只要食用菌企业或产业需要,只要能献智出力,创造业绩,作出贡献,就要积极引进并大胆使用。四是为自学成才创造条件,食用菌企业应大力营造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鼓励员工岗位成才,提供学习机会,通过持证上岗、定期培训、使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培养员工岗位成才。
        总之,狠抓食用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长效机制,造就一大批科研、生产、经营人才,让人才上阵,科技发力、管理争优,合力助推科技创新,一定会促进新洲食用菌产业上档升级,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