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食用菌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方式,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由合作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购进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生产设备、统一栽培生产、分户精细管理、统一品牌销售,最终使食用菌基地达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基地逐渐和市场接轨,走产业化的道路,打造一个适合农村发展较高标准的食用菌专业基地。
1 河南省食用菌栽培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食用菌栽培体制的弊端是千家万户“遍地开花”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表现在农户生产规模小,一家一户生产几千袋或上万袋,并且生产设施非常简陋,产品质量相对低下。由于平菇、木耳、香菇、双孢蘑菇等常规的大路品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多数菇农是单家独户打市场,由于没有规模,价格任由中间商层层剥利,菇农根本得不到应有的生产利润,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积极性。结果生产数量少时,收购商抬价抢购,诱导菇农来年大量生产,当生产数量增大时收购商又压级、压价,使菇农损失惨重,所以我省农村食用菌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起伏波动循环徘徊的生产状态。
2 今后发展的思路和设想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要求,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产地环境、投人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及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因此,为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和有利于产品质量监管,以及根据市场消费者喜欢食用菌鲜品的特点.今后应逐步建立食用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基地的具体思路和设想如下。
2.1 合理科学规划
建立食用菌专业种植村(镇),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做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鲜品的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改“遍地开花”的单一品种为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这种生产方式是利用不同模式的大棚来生产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既符合目前农村当地的实际,又具有低成本的市场竞争优势。
2.2 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消费水平的不同,建立不同档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由市场决定基地的主栽品种,改过去单一的栽培模式为多元化栽培模式,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关键技术是利用食用菌不同(高温、中温、低温)温型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季节搭配,形成一年四季均衡生产、均衡供应市场的食用菌鲜品栽培模式。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因地制宜,低投入,高产出,效益明显。
2.3 以设施栽培为主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是不断实现创新式发展的过程.即由初期的“庭院经济”发展到“园区经济”再升级到“园区工厂化生产”。高投入智能工厂化生产,可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在不同地区分别建立不同品种、不同规模的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这种生产方式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也高,也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种主导模式和方向。目前,工厂化设施栽培在全国各地异军突起,截至到2010年全国工厂化生产的企业已达439家,有的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建厂并形成了连锁体,引领了全国食用菌行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设施栽培是通过人为对食用菌生长环境的控制,达到食用菌生产的最佳状态,其也达到了生产者的最大利益,改变了以前食用菌靠天收的状况,可以做到天天生产,天天出菇,而且产品的档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设施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秀珍菇、双孢蘑菇、白灵菇、茶树菇、姬菇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 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是农村食用茵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我省农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建立稳定长久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食用菌专业基地必须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分工协作。这种模式投资少、见效快、好操作、易管理,符合我省农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实际.切实可行。根据近几年试行农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具体的操作方式,供大家榷商。
3.1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组成
农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应有立志种植食用菌的农民自发成立,并选事业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担任合作社的领导职务,负责组织、协调、商议合作社的具体工作。合作社的规模一般应10人以上。合作社成立时应依托一个技术单位,为基地做好种植品种总体规划。
3.2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选址
食用菌基地的选择首先应集中连片,并根据所栽培的品种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大棚。选地应按照食用菌基地的要求,要求排水方便、水电齐全、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地方。
3.3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运作方式
3.3.1 统一资金管理
每个加入食用菌合作社的成员应统一交纳当年生产所需的原料、药品、菌种、技术服务等各项费用,并由合作社统一制定制度保管和使用。
3.3.2 统一购进原料
由合作社成员共同协商好原料的生产厂商,并选择好最佳时机统一购进原料,因为所购原料的数量大,可以享受较优惠的价格,这样就优于原来一家一户小规模购进原料,可以节省一部分投资。
3.3.3 统一技术指导
以前农户想生产食用菌没有技术,只能买书自学,或盲目地看别人种植然后跟从,结果由于技术不过关,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种植户失败。由合作社统一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并由专家亲自现场规划指挥,指定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技术员长期吃住基地进行不问断的指导,使广大农户心中有底,少走弯路,为基地的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根基。
3.3.4 统一菌种供应
食用菌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基地生产的成败。目前食用菌菌种的生产还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以前广大种植户没有一定生产经验,也不知道哪里有生产菌种的可靠单位,只能道听途说,就近在当地没有资质的小型菌种厂购买,造成了质量没有保障,技术服务不配套的现象.而且食用菌菌种的品种很多,且来自多个菌种单位,从品种的特性、菌种的质量方面很难把关.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合作社食用菌基地应由合作社成员对菌种的生产方进行考察,选择从事食用菌科研和菌种生产多年以上的、信誉度高的正规单位进行生产,并签定菌种供应合同。
3.3.5 统一生产设备
以前多数食用菌生产都采用生料和发酵料栽培,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尤其病虫害发生严重,可是有些食用菌品种必须采用熟料栽培,才能种植成功,所以目前规模化生产食用菌的基地和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都是采用熟料生产。为了使农村食用菌专业基地规模化并且可持续长久稳步的发展,应尽量改变过去的生料和发酵料栽培方式,采用较为先进的全熟料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食用菌种植品种的产量,而且食用菌的品质和口感也大大优于生料和发酵料生产的食用菌,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
但是,熟料生产要有一定的设备,该设备不是沿用过去的一家一户小作坊的小油桶和小地锅的样式.而是要有一定规模的拌料场地,要有适合生产需要的全自动或半自动装袋机,要有配套的蒸汽锅炉和相应的灭菌灶将培养料进行灭菌。只有这样的生产设备作支撑,才能生产出标准化的食用菌菌棒,才可大大提高菌棒的成功率,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打下基础。
3.3.6 统一栽培生产
所谓的统一生产,是指基地各农户的大棚应做到统一栽培,分户管理,即每户分别出几个劳动力,根据每个劳动力技能的特长统一分工,有专业的拌料工、装袋工、锅炉工、运输工、接种工等,每天统一生产给指定的一家农户.并由这家农户进行临时负责(给谁家生产菌棒由谁全权负责并监督质量),每户轮流负责。
3.3.7 分户精细管理
食用菌发菌和出菇阶段的管理非常精细,用工较多.每个食用菌大棚里生产的菌棒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应分开进行菌棒的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出菇时的水分、采收等管理,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更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细,同时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每户出菇量和效益的多少。
3.3.8 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
过去生产的食用菌产品,没有质量标准,产品参差不齐,只能在当地市场销售,而且价格较低。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产品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的消费层次,有不同的产品质量标准。对食用菌大基地来说,要想使农村食用菌合作社基地健康稳步地长久发展,基地产品的质量决定基地的命运。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质量,基地就应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基地产品一定要跟市场接轨,不能盲目地生产。基地食用菌产品的销售还要做到远近相结合,既要立足于全国的大市场,也要不舍弃本地的小市场,这样才能调节好市场的淡旺季,使不同档次的食用菌产品.对应不同的市场销售,保证基地的产品销售畅通无阻。
食用菌鲜品不仅要质量标准化,而且包装也要标准化。基地要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食用菌鲜品的包装必须要注意保鲜,这就要求基地要配备适应基地需求的冷库来保证鲜品的贮藏和运输。
4 农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地在成立之前应有技术单位的专家给以总体规划,不要盲目建棚,种植食用菌的大棚和种蔬菜的大棚不一样.应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或因种植季节的不同所建的大棚也有所差异。
基地的运作要有严格周密的一系列生产和销售计划,不能想到哪干到哪,造成菌种生产和使用没有计划,临时到处找菌种,质量没有保证,造成栽培失败。食用菌菌种和其它作物的种子有所区别,不可以长期存放,要有计划的生产才行,生产好的菌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栽培用完,而且生产菌种的周期一般在2个月以上,所以要提前2个月按计划生产菌种,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基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量要搭配合理,以免因设备大小和基地不配套影响了生产的进度,从而错过最佳种植时间,使整体效益下降。去年在采取农村食用菌专业基地推广时就出现了多家使用一套生产设备,结果前面几户能按正常的季节生产,后面的几家因错过最佳的栽培季节,造成效益的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基地当时生产时并没有明显感觉到,最后收获结束后做了效益比较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要引起其它新建基地的重视,设备大小要和基地的规模配套。
基地要根据生产量配备一定规模的冷库,以保证产品的保鲜和运输,同时也可以错开产品的淡旺季。众所周知,各种食用菌出菇时都有明显的茬次,在出菇的旺盛期,基地生产的产品数量很大,市场上会出现过剩的现象.稍后几天市场上又会出现产品断档。另外一方面,基地的产品仅靠当地的市场不可能销售完,要想销售到异地,食用菌鲜品必须要经过打冷,才能装箱运输,所以基地没有冷库,产品的质量就没有保证,外销的途中产品就可能变质,就更谈不上品牌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