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河南:西峡县香菇生产综合经济效益解析

    发布时间:2013-01-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记者 房琳  特邀嘉宾 闫新发)西峡县引进香菇代料栽培,形成“南菇北移”典范,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中国香菇之乡”,从1994年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当前,西峡香菇产业已由快速发展期转为稳定发展期。在发展思路、生产模式、市场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经验,尤其是在香菇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和出口创汇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个人、集体、国家、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良性发展道路 。
        香菇,作为食品,具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作为项目,产业发展又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峡县的香菇规模化生产,不仅带动了经济林果产业、主要原料供应产业、辅料供给产业、生产机械加工产业、香菇收购流通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和中外经营客商长期进驻双龙镇和丁河镇香菇市场等商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而且带动农民,形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合作化生产业模式,为弱半劳力、下岗工人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门路;使西峡县以食用菌、经济林果、中药材为主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为该县农民创造的经济总收入达到农业总收入的70%以上。本文对香菇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概括分析,供读者参考。
        1.菇农栽培直接经济效益:按2012年价格计算,每一个18cm×58cm的菌棒,可产鲜香菇1.2~1.5㎏,每千克统货按市场售价8元计算,可获产值8-12元,除去成本3-4元,可以获利5-9元;或者按每一棒产干品菇125-150g,2012年每千克市场售价60-90元,栽培10000棒获得(管理用工在内的)利润5万-9万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县袋料香菇种植规模不足5000万袋,生产总户数1.5万余户,到2012年,袋料香菇种植规模达到3.5万户,栽培数量达到1.3亿袋,产值达到15亿元。
        2.资源利用综合效益:代木材原料、麸皮辅料、塑料袋、遮阳网等消耗原料,都是可循环的资源利用剩余原料。其中,香菇袋料春季栽培和夏秋栽培的主要原料,是经济林间伐、用材枝桠、锯末、刨花、树叶、果木修枝和更新材料、蝅桑栗枝等林木原料;还有庄稼剩余原料的秸秆类玉米芯、大豆杆、棉籽壳、稻草、谷壳、麦秸和麸皮等等原料合成综合成本,与其生物转化率80%-120%的产出鲜菇价格相比,100公斤原料成本(2012年)不足100元,80公斤鲜香菇产值560元以上,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比是1:5以上。出菇后的菌丝体中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玉米和稻谷,既是牲畜的高蛋白饲料,又是生物肥料的优质原料,硬质菌棒可以用于燃料,废菌丝原料是还田的生物肥料。规模化生产的原料加工、运输、以及各种材料的生产、经营、服务,加上产出菇品的销售、收购、精选、储藏、深加工等等环节,形成食用菌商业的产业链,展现出可循环资源的良性经济价值。
        3.社会经济循环效益:以西峡县为例,2011年双龙、丁河两大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5万吨(干品),年交易额突破13亿元,2012年1~9月三个季度全县香菇共出口7000吨,创汇1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2011年,全县香菇产量达27万吨(鲜品),约占全国总产量501.78万吨的5%,约占河南香菇总产量77.53万吨的34%,产值达16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5%。
        西峡县的食用菌出口创汇连年翻番。2011年全县15家香菇出口企业共出口1.5万吨,出口创汇2.5亿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西峡香菇出口占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的1/5,占南阳农产品出口额近1/2,占全县农产品出口额的4/5,西峡香菇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西峡县的栽培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不仅展现出经济林木、庄稼秸秆、蝅林枝条、果树原料的剩余价值,促进和稳定了相关联的原料储运、辅料供应、收购销售、加工服务,以及原料生产、供种、机械等产业链的稳定发展,而且围绕这些产业形成的商业化渠道,又为创业、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展示知识、技术、生产、服务、管理、经营等等良好的社会化就业行业及职业条件。
        4.市场带动效益:西峡县已建成了双龙、丁河两大中心交易市场和重阳、西坪、桑坪等9个香菇集市。双龙、丁河拥有门店1000余家,1万余人从事香菇销售,市场年交易额达24亿元,形成了全国香菇的货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来源中心;已成为内接豫、鄂、川、晋、陕等省的生产渠道,外连粤、桂、沪、闽、港、台等省、市地区以及韩、日、东南亚等国家销售渠道的重要香菇集散地,被授予“全国最大市场、全国唯一的先进香菇交易市场、省级文明市场和农业产业化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国内外食用菌行业的专家,省市主要领导都先后到市场考察指导工作,累计接待考察团体上千次,使“双龙”在省市叫响,并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峡县双龙香菇交易专业市场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南距西峡县城25公里,311国道与331省道穿境而过,双龙香菇市场已经荣获“南阳市五星级城镇”、“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双龙香菇的交易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开始,年购销香菇达4万吨,红香菌、木耳、山茱萸等其他食用菌和中药材2万吨,直接、间接创汇达4000万美元。香菇市场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双龙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西峡县乃至国家中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2.3万人近2/3劳动力从事香菇的栽培、加工、购销。农民来自香菇产业收入占全镇农民收入的70% 。
        目前,市场已由“摩托车背上的市场”发展成为拥有100多部小轿车、600多辆货车、6000多辆摩托车、10000多名购销大军。县委、政府根据市场走向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双龙镇将市场科学定位:到2015年,双龙香菇市场将建成保税区,海关、商检、中行等重要部门在双龙设关,市场设立大型电子屏幕、质检中心、污水处理中心,大宗货物通过期货、网上交易等方式实现直接出口;到2020年,双龙香菇市场将成为一个以香菇经营为主,以农副土特产品、山珍、中药材为辅的,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互补性的现代化综合市场。
        5.环保经济效益:由于香菇主要原料来源于可循环绿色植物产业化剩余原料,生产香菇及其加工,属于绿色无污染的环保产业,体现了被利用原料的环保价值和重要经济价值,从而激发对发展和保护绿色植物产业的重要性认识,把发展、保护、综合利用绿色植物产业变成必须保护性发展的自觉意识,实现绿色植物的保护型发展自觉行为。西峡县发展袋料香菇15年后的“退耕还林”成果,使西峡的田、地、山、林、路,到处一片绿,不仅展示了发展香菇产业,产生的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繁荣景象,而且展示了西峡的绿色植被浓密繁茂新景象。同时,展示了西峡人民利用香菇栽培的生物工程技术,把人类不可食用的植物原料,转化成营养与保健兼容的高级食品;展示出缓解“三山六水一分田”,对于人类增长,耕地减少,利用环保型绿色植被解决“菜篮子”问题的实际效果,对人类社会的环保效益,作出的伟大创举和贡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