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合作社促竹荪产业走循环生态高效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福建顺昌大历镇经管站-高允旺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顺昌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绿色腹地,闽江上游富屯溪与金溪汇合处。这里山青水秀﹑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被誉为富屯溪畔的绿色明珠。全县辖11镇乡,总人口24.8万,土地总面积3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8万亩﹑林地面积253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覆盖率80.5%。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资源丰富,该县成为国家南方重点林区,具有“中国竹子之乡”称号。尤其是近年来,该县加大了以竹荪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册顺昌县大历竹荪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胆探索和实践,把竹业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结合起来,把竹荪生产与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结合起来,使竹荪的生产规模﹑栽培技术﹑质量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1.利用资源,优先发展
        竹荪俗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之美称,由于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以及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具有显著效果等,而被列为“草中八珍”之一,成为名贵食用菌、成为医学上的新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竹荪营养及保健价值的认识,竹荪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也不断扩大,种植竹荪具有广泛的前景。
        竹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工驯化成功,栽培原料以竹制品下脚料、木屑、农作物秸秆、芦苇等,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在22~26℃,2月~4月种植,5月中旬就可采收,9月中旬结束。
        根据其市场前景和栽培所需的气候、原料等特点,顺昌县委、县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通过认真分析,将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发展。
        1.1气候条件适宜。顺昌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又受大陆气候的一定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9℃,无霜期308天年平均降雨量1724毫米,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早秋晚、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十分有利于竹荪的生长。
        1.2原料来源充裕。顺昌是“中国竹子之乡”之一,全县有毛竹林面积63.4万亩,年产商品竹850万根,小径竹6000吨,拥有以竹材为原料的竹制品加工企业117家,每年有竹木下脚料及枝桠材12.4万吨,其企业生产的下脚料,如竹丝、细小竹片、竹粉等可用于生产竹荪,既可促进企业增利,又可变废为宝、延伸竹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又不需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1.3栽培方式简单。竹荪生产投资少、栽培时间短,属当年种植当年获益的“短、平、快”项目,上半年种植,下半年仍可种一季水稻,虽然栽培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十分适宜当地农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劳动力种植经营。
        2.制定政策,扶持发展
        为加快促进全县竹荪生产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制定了《顺昌县进一步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实施方案》,把发展竹荪作为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重点,把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培植龙头企业、提高菌农组织化程度作为主要工作措施。注册顺昌县大历竹荪专业合社,社员385人,拥有基地面积1860亩,带动辐射全县竹荪种植面积达一万亩,产量100万公斤,亩均产干品达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成为全国竹荪主产区,竹荪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5.6%。
        2.1合理规划布局。确定了大历镇为全县竹荪生产中基地,同时辐射建西、岚下、高阳等毛竹资源丰富的乡镇。
        2.2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产业的推进,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乡镇的乡镇长和县直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顺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且成立了县食用菌办公室,成产了县菌种总厂。对竹荪项目,也专门组织一班人进行实施。力争做到各食用菌项目都有一套人马、一套措施、一套政策。
        2.3制订优惠政策。产业的发展要靠政策扶持,为提高广大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县里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每年拿出2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用于示范、技术指导和培训、商标注册,以及奖励食用菌生产科技示范户和为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对有志于发展竹荪生产的菇农,由各乡镇协助提供必要的农村小额贷款,每户2万元以内。对种植竹荪需要调换地块的,由各村委会予以协助。对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由县政府每项奖励4000~5000元。对申请获得“绿色食品”的企业,县政府按其实际申报费用给予补助50%。
    3.注入科技,提升发展
        竹荪栽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宁德地区古田县引入我县种植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栽培技术不成熟、不稳定,造成竹荪产量低,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针对这一问题,加大了竹荪栽培试验的投入,积极探索竹荪科学栽培的方法。
        3.1成立了竹荪研究所。由竹荪合作社牵头,成立了竹荪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原料利用上,我们利用竹丝替代了原来以木屑为主的栽培原料;在品种筛选上,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D89、D1竹荪新品种。开展竹荪栽培科技创新,摸索研发一套利用竹制企业下脚料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三增加、建堆发酵”新技术,经省市食用菌专家组评审,亩均产干品从原来45公斤提高到100公斤,达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原先竹制企业要花钱请人清理的废弃物,如今了有“用武之地”,走循环生态高效农业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3.2 辐射带动周边县市。顺昌竹荪产业经过多年风雨从小到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示范县,为顺昌申评“中国竹荪之乡”奠定基础。2012年全县种植7000万亩,产值近7000多元元,3000多户农民从事竹荪生产,一万多人从竹荪生产中受益。建西镇际滨村菇农胡明水种植竹荪2亩,收入达到2.8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甚至江西、浙江等,武夷山市五夫镇古亭村菇农占朝忠说:“今年种2亩地竹荪,产量540斤,收入四万三千元。” 同时,通过培训、咨询、发放资料、论文发表等形式,加上竹荪种植产量高,价格好,有钱赚,极大地激发农户种植竹荪积极性。
        3.3填补了竹荪栽培技术规范的空白。2011年,竹荪合作社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订了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竹荪栽培技术规范的空白。同时,合作社理亊参与了编撰《中国食药用菌学》竹荪品种章节,撰写《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还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顺昌县竹荪产业升级关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4.建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运作的方式需要组织化。为了提高广大菇农组织化程度,共同提高科技水平,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县有关部门大力扶持,注册成立“顺昌县大历竹荪合作社”。合作社在促进全县竹荪种植规模扩大、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供应优质菌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统一市场营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引导全县竹荪栽培户向更高层次发展。
        4.1在服务上下功夫。将合作社服务电话、联系人等,制成卡片,各乡镇发放,便于广大群众的联系。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对竹荪生产感兴趣的农户到大历竹荪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和直观影响。
        4.2在技术指导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将竹荪高产栽培技术编印成册,发放到各会员手中以及广大农户家中;另一方面,利用合作社这个载体,在乡镇圩日上开展咨询活动,同时,聘请省、市竹荪专家授课,聘请当种植能手、流通大户现身说法,传授栽培技术,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几年来,合作社共接待了2000多农户的咨询,举办了59期的技术培训,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万多份,为菇农开出科技信息“处方”4000多份帮助菇农解惑释疑、推广了“三增大、建堆发酵”技术,提高了生产水平。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不仅局限于本县,还延伸到周边的建阳、宁化等县市,甚至跨出了省外,合作社理亊长就曾应逝江省武义县王宅镇的邀请,前往进行技术讲座和指导,并受聘该县竹荪产业首席专家,使当地的竹荪产量由亩产干品45公斤,提高到近93公斤。
        4.3在统一运作上下功夫。为了使竹荪合作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对社员实行了“统一调整地块、统一购料备料、统一建堆发酵、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对外销售”的“六统一”措施,使社员栽培水平得到提高、产量与效益水平得到提高,使得未入社的菇农也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提高了全县菇农的组织化程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顺昌竹荪的定价已影响到全国竹荪市场的定价,顺昌竹荪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稳定的栽培技术标准规范,培养了一大批有着较高技术的人队伍,带动了全县以及周边地区菇农的生产。据食用菌部门统计,目前年推广竹荪栽培“三增加、建堆发酵”新技术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占全国竹荪种植面积58%,产值近4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安徽太和:突破红托竹荪液体菌种难题 破解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近日,走进位于安徽省太和县食药菌科技产业园的百麓现代...

    2024-11-29 16:23:37

    江苏泰州:竹荪与赤松茸轮番种植 实现一年“双高收”

    江苏泰州:竹荪与赤松茸轮番种植 实现一年“双高收”

    近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食用菌种植...

    2024-08-23 15:57:17

    安徽长丰:攻克红托竹荪液体菌种难题 实现四季生产

    近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的安徽长丰食药用...

    2024-04-17 17:17:04

    辽宁省朝阳市: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助农致富

    辽宁省朝阳市:南菇北移红托竹荪工厂化生产项目助农致富

    连日来,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的辽宁蘑磨达食...

    2024-03-26 16:13:50

    福建将乐:首创红托竹荪工厂化立体栽培新模式

    福建将乐:首创红托竹荪工厂化立体栽培新模式

    近日,在福建省将乐县茂兴珍稀菌业有限公司的育菇房内,...

    2024-02-20 17:00:46

    我国多地成功攻克红托竹荪工厂化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难题

    我国多地成功攻克红托竹荪工厂化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难题

    近日,走进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六宝峪君恒农业开发有限...

    2023-09-22 16:49:20

    福建省邵武市:竹荪种植面积达1.5万亩 年产值2亿元

    竹荪作为著名的食用菌之一,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自古被...

    2023-06-01 17:11:14

    江西宜黄:林下种植红托竹荪 拓宽生态致富路

    江西宜黄:林下种植红托竹荪 拓宽生态致富路

    夏日炎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分...

    2022-07-20 11:53:36

    四川长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竹荪产业发展

    四川长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竹荪产业发展

    7月,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林下竹荪种植基地满目青...

    2022-07-16 09:30:31

    贵州纳雍县:大棚种植红托竹荪40多万棒 进入采收季

    贵州纳雍县:大棚种植红托竹荪40多万棒 进入采收季

    夏日炎炎,贵州纳雍县沙包镇水淹坝村大棚在阳光照射下...

    2022-07-08 10:59:48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