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菇产业屡受挫折的思考
今年6月,新疆奇台县七户乡来自福建的技术员陈金仁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阿魏菇黄金季节,20多万袋料不能正常出菇,损失与日俱增。陈金仁算过一笔账,今年5~6月至少少下了三场雨,仅此就损失了30多万元。
两年前,为了搞好该项目,奇台县一面动员农民大规模进行阿魏菇栽培,一面从福建仙游县引进了金贵公司,投资150万元,成立了仙奇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阿魏菇生产基地。同时,县上从科委专门抽调科委主席于俊华参与公司运作,重点抓公司对农民的带动工作。应该说,阿魏菇在奇台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基本条件,确实是个切合实际的好项目,尤其是对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去年却首战不利。仙奇公司采用以建大棚为主,掏山洞、挖地槽为辅的方式种植阿魏菇。由于技术不成熟和菌种不过关,使大棚阿魏菇损失严重。后来,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再使阿魏菇雪上加霜。当价格稍有回升之后,9月又遇一场风雪,一夜之间阿魏菇损失30多万元。公司如此,刚刚有了栽培阿魏菇积极性的数十户农民损失更为惨重,基本全部赔本。
到了今年,菇农积极性再次受挫。仙奇公司今年着重攻克了一些技术难题,引进了新品种,在乌鲁木齐和广州分别建立了发货点和销售点,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疏通了销售渠道,加之市场价格看好,公司计划着要把去年的损失全部赚回来,然而,天不作美,持续高温使公司大棚的阿魏菇无法正常出菇,目前已经损失30多万元,如果气温再降不下来,损失更大。
有关专家认为,奇台的阿魏菇生产反复遭受厄运,表面上看是天降横祸,而实际上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急于求成,栽培设施差。去年,奇台县菌草业办公室与福建金贵公司签订了3~5年合同,双方却各有打算。奇台县想的是通过3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公司完全能够把农民带动起来,解决生产中的一系列难题,进行规模化生产,走向市场。公司则想的是,阿魏菇生产有市场风险,合同时间要短些才对自己有利,基础设施投入太大不合算,在短期内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回报。由此出发,该公司在掏山洞、挖地槽和建大棚三种阿魏菇栽培形式中,主要选择了投入最少的建造简易大棚形式。简易大棚设施抗御不了难以预测的自然环境变化,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奇台的阿魏菇生产主要集中在5~9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一直进行阿魏菇市场销售的县科委主席于俊华说:“今年上海和广州分别有几家公司想和我们订货,要求每天必须保证至少3吨的鲜菇供应,由于我们的设施简陋,生产技术没有保证,又没有保鲜能力,难以均衡上市,只能把到手的钱放掉。”这种生产状况,导致难以建立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使阿魏菇的生产效益始终处于波动当中,经不住市场风雨冲击。
———没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奇台的阿魏菇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却全都是鲜菇出售,这一方面使产品附加值很低,一方面又难抵御市场风险。从目前市场看,把鲜菇加工成罐头和腌制品可增值30%,保鲜品可增值50%以上,即使是阿魏菇的等外品,经过切片烘干后也可增值40%。记者从一些专家那里了解到,阿魏菇本身就是一个市场风险较大的产业,离开了深加工,这种风险可能会变得更大。
———龙头企业带动力度不够。去年,奇台农民阿魏菇栽培的积极性较高,却终因经不住市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损失惨重。作为龙头企业的仙奇公司,也因投入、设施、技术、市场、天灾等原因而元气大伤。今年大部分农民不愿再进行投入,使种植规模大减。一个自身不稳的产业龙头企业,将很难谈得上能够对农民生产进行组织、指导、示范和带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