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1日上午,以“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联动”为主题的食用菌工厂化技术模式专题论坛在河北省廊坊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楼多功能会议厅召开。本届论坛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谢宝贵、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教授杨国良、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公司董事长李彦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倪淑君、中盛永基国际生化技术中心主任孙建国、北京东方宝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春宝等六位演讲嘉宾。他们围绕食用菌工厂化技术模式研讨交流了草菇、大球盖菇、瓶栽灵芝等珍稀食用菌的生产技术,以及双孢菇工厂化生产配方改良、我国蘑菇产业升级之路、全氧发菌技术在香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介绍分享各自在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珍稀食用菌生产技术上的新形态、新模式,以及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这两年来,我国草菇传统栽培方式的栽培面积有较大的萎缩,主要是因为各地政府严厉整治环境问题,草菇培养料预处理和发酵时有较多的废水排放,政府限制草菇发展。目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是广州和丹阳。利用杏鲍菇、金针菇等废菌料进行设施栽培草菇的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江苏的宿迁市。山东莘县的草菇栽培模式在河南有较大面积的辐射,这种模式的栽培面积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扩大。但总生产面积和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谢宝贵教授在论坛上提到,草菇的市场需求旺盛,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连续多年出现低迷的情况下,草菇的价格仍然坚挺。不过,草菇市场容量的伸缩性比较小、不如其它食用菌,虽然在旺季的时候价格也会出现低迷,但是平均价格仍然是有所升高。可以看到草菇仍然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论坛上,杨国良教授以实地考察山西昔阳当地发展双孢菇产业为例,谈到昔阳县立足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双孢菇为主产品的全产业循环经济圈初步形成,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上千农户的堆肥制料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未来,集中制料分散种菇,是我国蘑菇生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彦增在论坛上谈到瓶栽灵芝出菇环节的一些关键工艺参数,如瓶栽灵芝最佳搔菌菌龄为25d,即发满菌后后熟7d左右;现蕾和整体出菇阶段光照控制是800lks/24h、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0—97%。
倪淑君认为,北方地区有丰富原材料资源、气候优势等条件,发展大球盖菇等草腐类珍稀菇类可以有效消耗农牧废弃物,是促进农牧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她谈到,由黑龙江农科院选育出的黑龙江省首个草腐类菇种“黑农球盖菇1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和菇质好等优势,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大球盖菇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菌丝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解决了大球盖菇菌丝羸弱、生长慢的技术难点,为大球盖菇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外, 北方大球盖菇等新菇种的成功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面源污染问题、黑土保护问题、种植结构调整问题、食用菌原料来源短缺和种类单一问题、林业产业发展等难题,给人们增强了开发的信心和希望,为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孙建国向在场观众提出了一个香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全氧发菌技术,该技术就是利用纳米供氧膜技术,使食用菌菌丝体在有充分氧气的前提下快速生长。全氧发菌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纳米供氧膜技术,供给其生命成长代谢过程中全部氧气,也就是说这种供氧方式完全满足了其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在供氧过程中,由于采用纳米膜技术,氧气可以进入,杂菌则不能侵入。所以,菌种的菌丝体比传统任一方式培养更满足其代谢需求,这一新的培菌方式比传统培菌方式提速50%以上,且菌丝粗壮洁白并富有活力。
王春宝在肯定了外国食用菌工厂化设备先进性的同时,提醒国内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在选购设备时要保持理性、不可盲目跟风。现场有与会者提问如何选购工厂化设备,王春宝介绍说,好的设备就是使用方便、效果好的设备,在购买设备前可以实地体验过后再做选择,他指出,当前很多国产的机械设备质量、效果都很好,是不错的选择。
论坛上,专家们的发言针对性比较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外,在现场也增加了专家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环节,专家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本届论坛是全国第十二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分论坛之一,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和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联合主办,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主办方安排了产品展览、主题论坛、专题报告、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等活动内容。本届菌博会的召开,必将成为下半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