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当下,精准脱贫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贫也需要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推动精准扶贫进一步发展。自2012年开始,阜平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实践,运用新模式,开拓新动力,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现在卓有成效。
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一家一户去做。在项目运作前期,阜平县政府投入大量标准种植食用菌的日光温室包括冷库、道路、水利配套、菇房等设施投入20余万元。县内的香菇棚由国有企业阜裕公司统一建造,县内百姓租赁使用,一平米的租赁价格仅为15元。一个菌棒可以产出2斤香菇,每斤香菇6元。按照一个农户,两个劳动力产出三万菌棒的标准量计算,可以实现人均2万元以上的收入。
为了使食用菌种植可以更加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阜平县政府专门成立科学研究院,负责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蘑菇在养菌棒的时候不需要光线,但在出菇的时候需要一定光量。出菇的时候,光线对菇柄的粗细、菇帽的厚薄均有影响,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
为了提高香菇产量,县里大胆采用新科技,利用LED照射技术,为香菇生长提供足够的光源。一盛物理农业经过三年研究,在科技部LED产业联盟、农业部设施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农大等专家鼎力协助下,在国内首推“LED光能整体技术”与“风肥调温技术”,开创物理农业应用食用菌产业先河。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调支持下,与阜平县山旮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合作,在公司多年组织专家对LED及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将LED光能技术与调温技术两项最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食用菌大棚。
据了解,为加速技术的推广使用,一盛物理农业创新落地模式,跳开传统“立项——研究实验——鉴定——推广”的技术落地方案,用“企业投资实验——落地推广——专家鉴定——大面积推广”的新模式,使流程缩短。在2016年10月9日-10月21日采菇期期间,每天开灯照射12小时的菇棚,通过实验对比产量增加55.8%,产值增加58%,一级菇提高10%。如今,在7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县内共搭建实施香菇棚60个(30个实施30个对比),总面积近40000平方米。大棚于2017年5月中旬陆续完成安装,并开始进行数据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