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陕西省西华村的木耳培育基地,有28栋塑料大棚,十多名村民正提着桶采摘木耳。
食用菌产业园中的贫困户务工代表丁继贵介绍到,“在‘三带四联 ’的政策帮助下,通过种植木耳,我现在不仅能赚取70元一天的务工费,年底还有4000元的固定分红,每年还有两亩地600元的流转土地租金,年均收入达到2.4万元。”那么,这些钱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三带四联”模式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自今年开始,西华村与秦绿食品有限公司依托“三带四联”的脱贫攻坚政策,加之自然条件适宜木耳种植,于是与西华村群众联结成稳定利益关系,先后流转土地230亩,建设高端食用菌产业园。在联股方面,公司代联西华村80户贫困户入股400万元,每年按8%的固定比例分红,每年分红资金达32万元,每户贫困户每年净收益4000元。在联业方面,公司吸纳62名劳动力,从事木耳管护、采摘、分拣等工作,每个劳动力每月可在家门口增收2000元左右。在联产方面,公司流转土地230亩,每亩每年300元,以此带动农户增收。
对于管理相对成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企业将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并且对产品进行保底回收,贫困户除分红之外还能赚取利润。秦绿公司总经理余之超介绍:“只要将菌袋管理好,半个月就能出木耳,在此之后就是两个半月的采摘期,这是一个短平快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目前,该项目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已投资150万元,建成标准化挂袋示范大棚36栋。二期正筹建年产1000万袋的菌种厂一个和标准化大棚三百栋,菌场可以解决长期就业200人,大棚季节性用工1500人,可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
镇安县委书记李波说,镇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6个、贫困人口2.05万户6.18万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必须弯中取直走新路。从去年6月开始,镇安县先后组织各级干部两次到贵州六盘水考察,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立足县情实际,创新提出了“三带四联”的脱贫思路。
据了解,所谓“三带”就是大户带、企业带、“三社” 带(即: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所谓“四联”就是联产、联业、联股、联营。把贫困户牢牢的捆绑在经济组织上,让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实现多渠道增收。
截至目前,通过推进“三带四联”,镇安县不仅解决了产业培育期内贫困群众稳定收入、稳定脱贫问题,而且破解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融资难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该模式有效的利用了农村闲散资源,彻底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