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房琳)近日,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金六环农业园春秋棚进行的草菇栽培实验现已进入出菇阶段。在出菇期间,重点是增加空气相对温度,要求保持90%左右,做到地面经常浇水,空气中经常喷雾,这是菇房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待大部分菌蕾如花生粒大小时(头已转黑),床面可以喷雾增湿,水温要与料温相接近。喷水后通气让菌蕾表面的水珠散发。要切忌在大量菌蕾刚形成时喷水,防止造成大片死菇。在整个栽培期间, 栽培环境要有一定的散射光,防止暴雨及温、湿度的剧变。
据了解,本实验根据草菇喜高温,属恒温结实型,对温度的骤变变化反应敏感等生长特性,与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选用棉籽壳和稻草做为实验原料,重点从出菇的温度、出菇的数量、质量、出菇时间、风味等方面做为侧重点来进行实验。
草菇属高温型食用菌,为了使草菇播种后能正常发菌出菇,栽培季节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25℃以上的季节,这样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播种适期。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在国内、外市场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因其生长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原料广,夏季草菇栽培既可弥补夏季食用菌生产少的不足,又可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