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地处吕梁山脉,全县国土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2.8%,独特的山形地貌形成了“交城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被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天然氧吧”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4%,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孕育着丰富的菌类资源,羊肚菌、木耳等野生菌遍布山野。为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拓宽产业增收途径,2016年,交城县委、政府立足实际,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将发展珍稀食用菌作为脱贫重要产业,先后开展羊肚菌、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用菌的研究与推广。
羊肚菌,世界“四大珍菌”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2016年8月,交城县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始在庞泉沟开展山区冷棚羊肚菌试验种植,2017年4月获得成功,填补了交城县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空白,2017年11月在平川开展日光温室羊肚菌试验,2018年2月也获得成功,羊肚菌种植试验的成功成为交城县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新途径。同时,实现了“羊肚菌——蔬菜”循环种植模式,为农业增产增效找到新的生产模式。
2018年,该县大力推广吊袋木耳栽培与种植,分别在庞泉沟、东坡底、会立三个乡镇建成153个吊袋木耳大棚,其中黑木耳63.6万棒,白木耳114万棒,尤其白木耳种植在山西尚属首次引进种植,因其生长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片翼似碟,洁白如雪、被誉为“庞泉雪耳”,是木耳中的“白、富、美”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磷,铁,钙,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经中国人民大学检测,其维生素C含量是黑木耳的5.1倍,总抗氧化能力比黑木耳高15.4%,可清除人体自由基,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极大辅助作用,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小板黏附作用和聚集作用,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缓解冠状动脉硬化,降血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食疗功效。
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农业科技者的技术研发,为交城县庞泉沟山区菌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食用菌特色产业中,交城县创新产业模式,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理念,政府让利企业、企业让利贫困户,夯实“政府扶企业—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连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户收益。一是明确主体分工,确保有效衔接。成立了“交城县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六统一全”服务,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菌袋制作、统一发菌管理、统一大棚建设、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加工销售,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为项目主体建设单位,进行申报、实施,推进规模化生产,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管理、采摘等。贫困户采取委托代管、合作经营方式参与利益分红,并通过基地就业方式获取劳务收入。二是坚持扶持全覆盖,重点倾斜贫困户。设立1000万元特色农产品扶持资金,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各个主体进行针对性扶持。2017年,为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注入扶贫周转金200万元,完成菌种购买等前期准备工作。县财政750万元奖补资金注入全县合作社,同时开展优秀合作社评选活动,极大增强了合作社发展积极性。特别是出台《交城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明确了16条扶持政策,以鲜明政策导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强造血能力。以吊装木耳种植为例,对贫困户购买菌棒补助4元/棒,最高补助2000棒,木耳大棚每棚吊袋1.2万棒,可带动6个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棚年产干木耳1200斤,预计产值7.2万元左右,除去大棚建设和劳务,收益达2万元左右,可带动6户贫困户分红收益2000元以上,同时部分贫困户在大棚务工两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直接增收4000元以上,个别贫困户成为主要管理者后,收入可达10000元。全县共建成大棚153个,吊袋177.6万棒,可带动9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交城县旅游产业提供了优特农特产品,实现了农文旅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融合。2018年7月份和9月份,首届“山水交城、康养一夏”暨白木耳采摘旅游文化节和山水交城“庞泉雪耳”主题菜品品鉴会相继成功举办,使庞泉雪耳成为交城旅游的又一张“名片”和“舌尖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