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晶)自古以来,
食用菌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被誉为“山珍”,与海味一样都是席上的珍品,当然,也有很多乡亲因为栽培食用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培养的食用菌从基地走向百姓餐桌,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三方面勤奋工作十年如一日,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协会会长李荣春,用37年走遍了云南的大山、河流,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特别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见证并参与了云南省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开发创新出世界上第一个金耳工厂化栽培工艺,堪称“金耳之父”。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农业由原来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领域发生了飞速变化。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突出“高原特色农业”方面成效显著,如烟草、橡胶、咖啡、药材、食用菌、花卉等产业已成为云南的特色产业。在食用菌方面,不仅野生菌享誉全球,在人工栽培方面也很有特色。
37年来,李荣春分别在英国和美国作访问学者,对世界食用菌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有清晰了解并掌握;37年来,他一直在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三个方面勤奋工作,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市场有自己的看法;37年来,在双孢蘑菇生物学和栽培技术,鸡枞生物学等方面在深入研究成果,对裂褶菌(白参)不仅有深入研究,而且世界首创裂褶菌(白参)工厂化栽培技术,共13天的超短生长周期创造了世界木腐菌人工栽培的最短生产周期。
“蘑菇是我的小情人”李荣春这样说道,37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无数,如研究经费短缺,大雨冲断道路被困山中,野外采集资源时与熊对峙,无数次驯化的菌株不出菇,学生毕业使项目中断……但采到一个好菌株,发现一个好栽培料配方,试验的栽培长出一朵蘑菇了,又一个农民学会了种菇,新品种栽培成功,发表一篇蘑菇论文,又一个学生完成论文答辩……这些小成功都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
云南多样化的气候条件是发展多种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基础,同时云南菌类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是国际市场上的稀缺商品。中国是世界食用菌栽培大国,全球75%左右的食用菌都是中国栽培的,中国食用菌栽培产业是中国农业产业中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李荣春作为云南农业领域的专家,在推动云南绿色产业和打造绿色三张牌方面,在亲力亲为培育开发云南的这朵“金色产业”。
李荣春也凭着对蘑菇这个精灵的痴迷,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创新,不断推广,在云南农业领域不断发展前进,将云南食用菌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