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贵州上善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培植菌棒,把菌种成批地送进温室里进行培育。
“菌棒生产出来后,从接种到出菇,预计要3到4个月。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菌棒1800万棒,每天生产50000棒,目前已经具备日生产27000棒的生产能力。”公司相关负责人热情介绍说。
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按照“基地+产业+扶贫”的模式,引导村民以承包方式加入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香菇种植。公司效益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合作社与公司都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优越的气候资源和环境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在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按照“扶贫效益、产业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大原则,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市场化运作,围绕全产业链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现在出菇,一天可产出5000斤到5500斤。由于气候环境好,种出的菇品质优良,再加上公司全年收购,真的挺好的!”在基地内务工的菇农李德祥边工作边介绍说。
随后,记者走进位于月亮河乡林场深处的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林下种植基地,一排排养菌架在林下有序地摆放着,一个个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猴头菇、香菇、榆黄菇等各类食用菌正长势喜人,等待工人们采收。
记者了解到,当地利用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的特点,以不砍树、不移树、种菇富的理念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保护生态与增收的双赢。
“依托生态化出菇的理念,目前已经把扶贫效益、产业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大效益组队在一起,现在发展基本上已经成一定规模。在林下产业发展中,公司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带来的扶贫效益、产业效益、人才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大效益,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公司为当地解决了15个稳定就业岗位,向2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菌棒50000多棒,并带领村民一起做林下菌种植,统一组织工人、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统一保底收购菌菇,统一产品销售,一站式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说起林下“摇钱树”,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太鸿滔滔不绝地与记者畅谈了起来。
陈太鸿表示,一片林地,集中了农村的人力、土地资源,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产出了比传统经营模式高得多的效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还在贵阳、黔西南等地推广。
近年来,六枝特区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产业革命改革的“牛鼻子”,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顺应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形势发展,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在资源活化、资金量化、拓展深化、基础强化上持续下功夫,推动“三变”改革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目前,全区共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28家,这28家经营主体正按照企业差异化发展,细化分工、强化协作、资源互补,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发展。截止2020年上半年时间,六枝特区完成食用菌种植1348亩(万棒),产量3501.7吨,产值438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