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鸡冠乡黑木耳种植群众认可度极高,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鸡冠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致力于以产业带动脱贫,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建设完成5座菌包厂、5个育菌室、4个规模化种植基地、3个标准化定值车间,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多方的努力下,鸡冠乡黑木耳产量已达6000万袋,产值达到2.4亿元,使全乡百姓人均增收1万余元。
开展木耳产业改变了农民农闲时无事可做的现状,也让贫困户看到了奔向小康的希望。黑木耳一年可以种植两茬,农民当年投入当年就能见利,5月放到地里,8月份就能卖完,许多贫困户凭借种植黑木耳成功脱贫,还有一些贫困户在农闲的时候到种植基地打工,负责剪木耳,一个月的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连日来,位于汪清县天桥岭镇的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景象。作为东西部扶贫项目,宁波市对桃源小木耳先后投入4000万资金,现有20多户贫困户在这里劳动,企业每年按6%的比例上交收益,让天桥岭的群众共享。
汪清县罗子沟镇西碱村第一书记任义说:“汪清的生态环境好,水源好,木材资源丰富,能给菌包提供充足原料。同时,气候温差大,特别适合生产高品质木耳。”他大多数时间通过直播销售汪清特产,其中卖得最好的就是黑木耳,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汪清黑木耳已名扬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