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三只“老虎”制约竹荪产业 一群“菇农”破解技术难题
发布时间:2022-07-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进入夏季,鲜竹荪开始陆续上市,被誉为“真菌皇后”的竹荪,市场表现和“身份”一样珍贵。来自云南、湖南、广西等周边省份的收购商纷纷前往贵州订购“织金竹荪”。
在竹荪销售红红火火的产地——织金县,一群正值事业发展巅峰的本地“菇农”淡泊名利,将心思放到竹荪产业研发上,只为“织金竹荪”重返“三甲”。
“织金竹荪”属于红托竹荪,是世界上珍贵的品种之一,因为其鲜脆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王”的美誉。2010年9月,“织金竹荪”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使得竹荪成为市场翘楚,干制品市场价最高到500元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竹荪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市场需求远高于产量。据织金有关部门预测,干竹荪的市场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然而目前产量仅有三分之一。近年来,由于电商、物流业的崛起,新鲜竹荪的市场需求更是十分旺盛。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织金本地种植竹荪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市场风向标引领着省内不少地方大规模种植,种养、市场、人才,“织金竹荪”昔日“三甲”风光不再。
在此背景下,由三甲白岩脚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各参股方共同出资组建的织金恒上公司成立,主要进行对红托竹荪的种植研究和开发。目前,该公司有竹荪基地200余亩,计划年内增加到500亩。
竹荪制种发展至今,贵州省内涌现设备先进、规模较大制种厂,也有小规模企业及小作坊制种场。由于多方原因,菌种质量并不高。
在种植养护方面,竹荪从起初的砂锅室内种植,逐步过渡到室外简易大棚种植。近年经探索,林下种植也获得成功。
由于竹荪种植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普及推广较难,加之菇农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种植技术主要是凭经验操作,效果不佳,菇农收入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大面积的推广。
目前,贵州恒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两年多的探索,研发出液体制菌技术,菌种质量优良。罗廷青和技术总监丁统彪总结出种植竹荪的整套技术方案和管护流程,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为菇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还研究出病虫害预防和治疗安全方法。
重新擦亮织金“中国竹荪之乡”金字招牌,让更多的织金人与贵州人学会竹荪全套种植技术,使之成为贵州省利民富民的朝阳产业。可以预见,重返“三甲”,助力乡村振兴的“织金竹荪”指日可待。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