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技艺,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经过逐级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知识比赛、技能比拼等比赛环节,产生了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创业创新类和农村电商人才类获奖选手名单。其中,有多名食用菌产业企业家在大赛中获奖。
丨张成生,重庆市云阳县农坝镇云峰村人,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作物种植三等奖得主,用20年时间种出了中国乌天麻的半壁江山。据统计,他已经带动400多户村民种植天麻,预计每户每年增收超过3万元。
丨徐相如,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管庄村人,入选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获奖选手名单。他曾经亏损1000多万后,逆风翻盘,成为国内最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创始人,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净利润超过3800万元。作为江苏灌南食用菌行业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徐相如用工业化思维、商业化模式推动农业成功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最终建成全国食用菌行业杏鲍菇单品种产能最大工厂。
丨余海燕,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人,2022年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三等奖。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参加种子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如今将“茶菌”产业技术融合,通过“茶-菌-肥-茶”的模式,将废弃的茶叶变废为宝,成为食用菌的宝贵原料,解决了茶有机副产物量大、废弃物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她承担的“茶-黑木耳-草莓”循环利用研究与应用的项目也取得成功。除了“茶菌融合”外,她还向“豆菌融合”等技术领域进军,利用大豆收成后废弃的豆杆代替木屑栽培灵芝、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再将收成后的废菌棒加工成菌渣作为种植大豆的有机肥,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大豆,这种物循环再利用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正朝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方向迈进。
丨王 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下城子镇人,2022年获得“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创业创新类三等奖。他被称为龙江优质农产品出口国际的“摆渡人”,每隔三天,一辆载满新鲜双孢菇的大型冷链运输车就会通过中俄绥芬河口岸,到达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从牡丹江市穆棱市到乌苏里斯克市,185公里,12小时。小蘑菇就这样走出国门,端上异国餐桌。短短5年,他在乌苏拉里斯克市的生产基地,逐渐掌握了远东地区80%以上的鲜食双孢菇市场份额,客户涵盖一二三级批发市场,可谓供不应求。这是王楠带领他的食用菌生产团队,吃过苦、踩过坑,不知疲倦的求索与成长后获得的。
目前,王楠带领的穆棱市鑫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日产双孢菇可达到3吨至5吨,年可出口俄罗斯鲜食双孢菇2000余吨,创汇4000万元。除了自有工厂生产外,王楠也会为附近的菌农们进行培训。他表示非常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把双孢菇产业做大做强。
丨赵少康,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人,获得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创业创新类三等奖。2018年,他在在柞水县下梁镇金盆村等地建设了5个年产2000万袋的木耳工厂化菌包生产基地。通过“园区+公司+基地+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贫困户提供菌种、菌袋以及技术服务,促进农户自主经营发展木耳种植,累计向全县各村提供7500余万袋菌包,使木耳种植户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截至目前,全县9个镇(办)38个村的2万余名贫困人口,都通过他的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而受益。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发文表示,希望此次“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先进为榜样,对标看齐,学优争先,主动学习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技能,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