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保护制度是现代化国家农业政策的核心,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也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内涵,从曾经“以农养工、支城”到“多取少予”“少取多予”,再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快速增长,已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新征程上,要保证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确保农业产业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支持力度。农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围绕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和基础工作加大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同时,要建立完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励政府、社会资本等投资主体积极地把资金投入农业,保证农业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体系。
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切实增加务农收入。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相应完善了生产者补贴等支持保护政策。下一步还需继续推进,改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搞活市场流通,增强市场活力。农业补贴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还需进一步优化补贴方式,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以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经营主体为补贴对象,对采用节约、环保农业生产方式的给予一定补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生态保护机制创新,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农业产业链势在必行,一套引领高质量和绿色发展、更加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