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农建局发布消息称,通过应用紫外线处理技术,可使易受微生物侵袭而腐烂的香菇长期贮藏,并在贮藏过程中出现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变化。
研究小组将收获的香菇温度降低约1.5度,将它们堆叠起来,香菇菌盖朝上,并以7kJ(千焦耳)的强度发射低浓度紫外线(UV-C,245nm)。结果证实,即使在低温(1度)下保存30天后,也没有出现腐败菌感染。
另一方面,未经任何处理的香菇在常温下存放3天和低温存放24天后,被证实感染了腐烂菌。
此外,经过紫外线处理(180秒)后在1度下储存30天的香菇的适销性约为90%,比未经处理的香菇(70%)高出20%。
暴露在紫外线下180秒后在室温下储存5天的香菇(0.65mg/g DW)的植物胆固醇麦角甾醇含量是未经处理的香菇(0.29mg/g DW)的两倍多。当暴露于紫外线后在低温下储存时,麦角甾醇含量可保持在与初始值相似的水平长达30天。
农村振兴厅国立园艺草药科学研究所储藏配送部部长洪允杓表示,如果对保质期短的新鲜香菇进行紫外线处理,质量损失将减少,消费者将能购买到安全优质的新鲜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