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宇树四足机器人进军智慧农业,或成撬动食用菌数智化升级支点?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近日宣布,与一家领先的农业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将其广受欢迎的四足机器人Go2应用于智慧农业领域。这款机器人基础售价仅为1600美元,极具性价比,旨在推动智能化农业管理的普及与规模化应用,探索机器人赋能农业的全新路径。
    当前,在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正经历从传统种植向智能化、工厂化转型的关键期。宇树科技推出的四足农业机器人Go2,以“AI视觉+边缘计算”技术,为食用菌产业数智化注入新动能。这款机器人能否成为撬动行业升级的支点,其技术特性与食用菌种植需求的结合又将如何重构产业生态?
     
    技术破局:Go2机器人如何匹配种植痛点
    1.环境感知的“毫米级”精准度
    食用菌对温湿度、光照、pH值等环境参数极为敏感。以红托竹荪为例,其覆土栽培需将湿度控制在90%-95%、pH值4.5-6.5之间。宇树Go2搭载的4D超广角激光雷达与AI视觉系统,可实时构建三维环境模型,精准监测菌包表面湿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误差率低于0.5%。相较于传统固定式传感器,其移动巡检能力可覆盖菇房全区域,尤其适合多层立体栽培场景。
     
    2.边缘计算的“实时决策”能力
    Go2的边缘计算单元能就地处理数据,无需依赖云端传输。例如,当检测到某区域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机器人可立即联动通风系统,并将调整参数同步至种植管理系统。这种“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的闭环,相比人工巡检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普惠成本与规模化应用
    1600美元的定价使Go2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化”农业机器人。以当前较为盛行的食用菌智慧方舱项目为例,自身拥有的先进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实时监测体系,如再能引入Go2,必将能进一步优化环境调控,进而提升产量,缩短投资回报周期。这种性价比优势,将会推动中小型菌企从“试点”走向“全面数智化”。
     
     
    产业重构:四足机器人驱动的三大变革
    1.从“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植”
    传统食用菌种植更多依赖技术师傅的“手感”,而Go2采集的多维数据(如菌包温度曲线、出菇时间分布)可构建种植模型。在河北培元农业的实践中,通过整合机器人数据与历史产量,其菌棒制作周期从3天缩短至3小时,染杂率从5%降至0.3%,每棒成本降低0.6元。这种数据资产的形成,正催生“数字孪生菇房”等新模式。
     
    2.劳动力替代与技能升级
    采摘环节占食用菌生产成本的40%。浙江桐乡引入的六自由度采摘机器人,结合Go2的巡检数据,可精准定位成熟菌体,单台日采摘量达2万朵,相当于10名工人的效率。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将工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转向数据管理、算法优化等高价值岗位,推动产业工人向“新农科人才”转型。
     
    3.产业链协同的“数智纽带”
    Go2的OTA升级功能使其成为“移动式技术载体”。例如,通过搭载不同传感器,同一批机器人可在种植端采集环境数据,在加工端监测菌体品质,在物流端追踪温湿度变化。这种全链条数据贯通,使部分食用菌企业实现了“传统种植-智慧舱加工-5G冷链配送”的闭环,损耗率得到大范围下降。
     
    挑战与展望:机器人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
    1.技术适配性优化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智能管控岗位科学家郑文刚研究员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食用菌场景的应用案例还比较单一,仍需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定制化开发。例如,针对金耳的高湿度环境(95%以上),需增强机器人关节的防水性能;对于绣球菌的立体栽培架,需优化路径规划算法。据了解,宇树科技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计划2026年前推出专用于食用菌的Go2 Pro版本。
     
    2.数据孤岛与标准建设
    尽管部分食用菌企业已建立种植数据库,但跨区域、跨品种的数据共享仍受限。建议借鉴华为为成都丰科定制的数字化平台经验,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食用菌数智化联盟”,推动机器人数据接口与主流管理系统兼容。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联合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等单位开发完成的食用菌数字平台,就是旨在通过对食用菌种植参数、价格指数、经营主体等数据的整编、输出,为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数字化模型提供支撑。
     
    3.政策与资本的双向驱动
    建议各级政府对引入Go2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购置补助,社会资本则应关注“机器人+食用菌”的交叉赛道,重点投资具备数据服务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食用菌行业相关种植、加工及供应企业,也应本着自身需求出发,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探索推进人工智能在本企业、本领域的实现模式和路径。
     
    宇树Go2的推出,不仅是一款产品的创新,更是农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创造价值”的转折点。未来,当四足机器人穿梭于菌架之间,当边缘计算与菌丝生长同频共振,食用菌产业将以数智化为支点,撬动从“产量导向”到“品质与可持续并重”的深层变革。(来源: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