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农产品——我们还差什么?
发布时间:2003-07-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迅速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但近年来,农产品卖难现象日益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当前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营口市为例,该地区的名、优、特、“老字号”农产品不少,从海里的毛虾、蚬子到山上的苹果、李子,再到平原地区的大米等等都是远近闻名的优质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长期以来,这些产品在市场中属“黑户”,“名、优、特”产品渐渐失去应有的光彩,多在高产低效间徘徊。为解决这一问题,营口市委、市政府及各县、乡地方政府制定品牌战略,于1998年开始在4年时间里为主要农产品注册了20多个商标,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抢占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但目前看,这些“品牌”并未能给当地农民带来预期的可观收入。去年,芦屯镇“平安”牌大李子,每公斤仅售1元钱左右,远远低于往年的价钱,归州镇“白沙湾”牌桃市场价也偏低,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由于这些原因,农民对政府花费巨资注册的商标越来越冷淡,今年,红旗镇不少农民拒绝申领绿色商标标志。
其实,农民也明白,走品牌农业路子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农民张德安就对记者说:“注册了商标的苹果就可以大摇大摆进超市,既保护农民利益,又能使产品增值,可以让农民赚更多的钱。为农产品注册商标肯定没有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品牌为啥叫不响
营口有丰富的农业资源。10年前,营口市的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在省内外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盖州市的“国光”苹果曾经卖到每公斤2元钱,一提起“盖州”,人们都知道是辽宁水果的主产区。现在,营口市获得农业部、盛市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禾香、水源等绿色大米,白沙湾牌桃,望儿山、九龙牌葡萄,江南牌西瓜,平安牌李子以及康寿牌蔬菜等共计17个品牌(不含养殖业和畜牧业)。但这些农产品在新的市场分工、竞争与合作中,市场占有率低,没有显现新的竞争优势,有不少“名牌”早已有名无实。营口市农村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曹守国告诉记者,品牌只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有了品牌不等于就有了市常目前,营口农产品品牌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深圳、山东(寿光)等地的农产品世界闻名,主要是经销商有很高的知名度,农产品在流通中由经销商打品牌。而我们虽然有了品牌,但多是“千家万户提篮叫卖进市潮,经销商本身就没有什么知名度,没有很好地宣传农产品品牌。营口这些龙头企业中,注重加工的多,注重销售的少;注重品牌跟工业接轨,却不注重品牌与市场接轨,使品牌很难成为名牌。
其二,品牌农产品规模小,产品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构成地区优势。在已注册商标的17个品牌中大多数为一个乡镇或几个村的特产,没有形成几个乡镇共同的特产。本已形成地域优势的产品,政府部门却各自为政,分别注册不同的商标,使地域优势弱化。产品无规模,就无法在市场中竞争,在相同管理条件下,10万亩的农产品肯定比5万亩的农产品有竞争优势。
其三,企业行为少,政府参与多。现在的农业品牌多数都是政府行为,“给女儿找着婆家”就撒手不管,让农民自己经营品牌,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国外客商要收购某项农产品不知道找哪家企业,最后只能与政府谈,因为政府不是农产品的法人,所以,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为产品注册商标本身是企业行为,企业在为农产品树立品牌后,就会采取很多措施来维护这一品牌。
其四,有不少品牌是“随风抢注”,没有形成地域优势。安平地区1万多果农很少知道这17个农业品牌,甚至至今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李子已经注册了“平安”牌。从注册至今,5年时间里,“平安”这一品牌没起过太大作用。部分村干部为此推断出“为农产品注册商标纯属多余”这一可怕结论。由于抢注,出现“一种特色产品,多个注册商标”的分散局面,大石桥市50万亩水田注册了4个不同商标,把地域优势分化,使产品没有竞争力,不得不借用外地品牌,而自己辛辛苦苦注册的商标却躺在档案中“睡大觉”,成为外地商人的笑柄。
塑造品牌形成优势
近年来一直关注农业品牌发展的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温景文认为,加入世贸以后,我国农业现有矛盾更加突出。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农副产品提出更加苛刻的限制措施,仅日本对进口保鲜蔬菜就提出近100种农残最高限量;另一方面,绿色消费、绿色产业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追求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生产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对农产品全面实行质量控制,是大势所趋;走品牌农业之路,是农产品商品化、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品牌是以商标为标志,但注册了商标,取得了品牌,并非大功告成,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重要的是对商标权深度运用,在应用中不断挖掘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潜在效益,才是创牌的真正意义所在。
温景文建议,要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目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各地一定要迅速调整区域性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把优势区域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布局的大优化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能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而且能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同时在注册商标时,尽量突出农产品产地,安平的李子、熊岳的苹果、水源的大米,这全是全国驰名的名牌产品,但注册了其它名称,就鲜为人知,使早已知名的品牌变成了无名品牌。另外,要为农副产品注册集体商标,使分散生产的劣势变成地域集中生产的优势。
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大力扶持。辽南地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上,经验丰富,方法多样,为品牌农业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矗尤其是目前我省正在实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就是在走品牌农业的路子。
严格按标准生产。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纽带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周仲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