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03-09-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农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3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一、我国农业经济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从总体上说仍然是以产值增长为目标,以增加投入为手段,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特点的粗放型增长。长期以来,之所以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我国大多数地方农田作业仍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作为主,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机播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1/5,机收面积仅占收获面积的1/10,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资源消耗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以水资源利用为例,由于我国许多地方比较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而轻视农业水资源管理,一些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大部分灌区,依旧采用大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低,而且灌水定额偏大,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据全国667hm2以上的灌区统计,平均毛灌水定额为7500m3/hm2,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已达80%~90%。据科技部门统计,现在全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而推广应用的只占科技成果的30%~40%,大部分成果滞留在实验室里或试验田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7%~35%,而农业发展国家已达到60%~80%。 3.产品深加工不足,转化率低,农业经济的规模效益低 目前,我国水果鲜食与加工比例为9: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8:2;我国畜牧业在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0%,而美国为50%,法国为60%,英国为70%。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要求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与现有农户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加入WTO后,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大农业对中国小规模经营农业的冲击将是很大的。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为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0,排在世界第110位。在我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的占23.7%,低于0.5亩的占16.5%。如浙江省70%多的农户承包地不足5亩,而且被分割成好几块,这是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且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致使农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部分所占比重为发达国家的4~6倍,农业经济的规模经营效益非常低。 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农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主要障碍。所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 二、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20多年经济建设实践,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已经为人们所认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已初步具备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条件,走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集约型发展路子是完全可能的。 1.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和农业采取粗放的扩张战略,是必须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在工业化中期以后,农业和工业一样,都必须实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根据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或更低时,政府开始实行农业扶持与保护的政策。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已达800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降到20%以下,因此,我国可以着手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支持系统,扶持农业的发展。工业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火车头。一方面它对农业部门的发展产生需求,另一方面又以凝聚着技术进步成果的新要素供给农业部门,工业的发展为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提供了可能。 2.农业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的间接动因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WTO规则,今后中国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水平不能超过WTO规定的基期1986年~1988年平均农业生产总值的10%。由于1986年~1988年平均农业生产总值为4851亿元,所以,今后国内支持水平的空间仅为485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农产品市场会遭到很大冲击,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入世"后我国必然要参照WTO准则规范农业生产和流通,从而与世界农业逐步接轨,这有利于我国农业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伴随外国农产品的"准入",将极大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 3.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1999年,国家对农业的支出达到1085.8亿元,比1978年增长6.2倍,比1989年增长3.1倍。在努力增加财政农业支出的同时,通过社会融资、吸引外资等多种渠道增加农业投资。1999年中央在新增的100亿元财政国债中,有375亿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水利设施、保护天然林、治理生态环境、节水灌溉工程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排灌能力大大提高,2001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425万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3621万公顷。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重要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在全国形成了稳定的农产品商品供应体系;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十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展开。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2001年,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212.3亿元,比1989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15.5%。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2001年,在全国的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所占比重达到47%;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87%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农村电话用户达6843.1万户,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在现阶段,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根本途径。国际上有关专家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农业发展的这30年中科技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贡献为80%,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73%。今后全世界农产品增加量的83%将靠科技来实现。这主要依靠: (1)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发展的后劲 据研究,世界平均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1%左右,一些发达国家超过5%,发展中国家为0.5%左右,而我国仅仅是0.117%~0.27%,是世界上农业科技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为此我国已经制定农业投资的具体计划,到2005年,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占总产值的0.7%~1%,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在整个财政支农资金中的份额达到20%以上。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 (2)加快农村教育的步伐,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文盲达到8507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916个百分点。虽然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但是绝大多数文盲人口仍然集中在农村。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者所占比例极低,而只有小学文化握度的却占全部劳动力的5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受教育程度稍高的农村青年大部分离开农业生产部门,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与现代集约化农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为农业技术革命培养人才,以适应现代集约化农业对人才的要求。 (3)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成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2.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世界各国为适应国民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都实行了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政策。如美国,尽管它的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接近或超出其国内实际需求的一倍,但是,它为了保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便能在特殊的情况下应付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仍然在国内生产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极其严格的保护。我们应借鉴其做法,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1)必须加强农业立法和严格执法 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基础的经济,法律手段是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确保农业保护连续、稳定的实施。法律对农业的保护,其主要内容为依靠有关农业再生产的法制建设来保障农业再生产活动和农业资本的生存条件。1993年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国主要以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农村稳定为核心,给农村各项经济制度以法律确认,先后颁布《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乡镇企业法》、《种子法》等法律,以及一系列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负担、农村文教卫生的法规和条例。这些都是农业再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在加强农业立法的基础上,政府还应该做好农业执法和司法工作,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应干预和调控农产品市场 政府可以建立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健全市场规划,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市场信息传播网、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相应的价格保护体系;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要实行福利政策,发展农业保险事业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自然灾害补贴计划",当每个农场主的作物单产减至正常量的60%~75%以下时,即可获得灾害补贴,实际上是一种免费的作物保险。这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通过政府协助,我们还可以开设农民最低收入保险,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据统计,1998年到2001年,国家投入1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增农业就业人口1051万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新增人均纯收入约300元。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还安排财政资金972亿元,建设59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22个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它能够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产、供、销于一体,把农业生产、农用生产资料的提供、技术措施的采用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和销售环节统一起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它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把资源、人才、技术和资金集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规模优势,借助群体力量,拓展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目前主要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4.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城镇化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它既为农业发展创造需求,又为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物质技术装备,提供资金积累。 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小城镇长期务工经商的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条件,就具备了改变农民身份,成为新城镇居民的条件,就有可能与承包土地彻底脱钩。这样,农村就会形成承包土地的规模经营,才能谈得上使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实现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同时,农村小城镇有利于信息交流、商品流通、技术传播、这是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湖南社会科学》 张君、邹海燕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柳礼泉系该院教授;张平系该院讲师)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