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三里岗位于鄂北山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这个素以“香菇之乡”闻名的小镇。去往三里岗的道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菇栅不时映入眼帘。一进镇,就可以看到许多人骑着摩托,驮着一袋袋香菇向镇中心驶去。一位镇干部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去香菇交易市场。
据湖北省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该省香菇出口创汇8017万美元,其中三里岗一镇独占40%;全省鲜菇产值24亿元,三里岗占24%。省领导到此考察后称赞,三里岗是“全省乡镇创汇农业的一面旗帜”。
“三级跳”造就富民产业
三里岗地处大洪山北麓,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镇,拥有33.8万亩山场,其中15万亩是菇耳林。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三里岗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由“提篮小卖、以街为市”,到“深购远销、市场交易”,再到“加工增值、出口创汇”,三里岗香菇产业成功实现了“三级跳”,成为当地富民、强村、兴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我家的香菇成色好,价钱高,能赚不少哩!”该镇贾家湾村村民唐家寿看着家门前一棚棚长势正旺的袋料香姑,笑在眉头,喜在心上。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干香菇每斤能卖25元左右,他家种了8000多筒袋料香姑,每筒差不多获利10元。在三里岗,像唐家寿这样依靠香菇富裕起来的农民数不胜数。
三里岗面积不大,却有一个年交易量1.2万吨、年交易10亿元的全国性香菇交易市场。据当地人说,一年中有8个月,镇中心的香菇交易市场都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成包成包的香菇周围站满买家卖家,成交装好的车车香菇整装待发。
三里岗的香菇产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78年冬,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到这里前,当地农民还不知道平时用来烧火做饭的林木会成为未来富裕生活的源泉。在杨教授的带动下,香菇种植技术迅速普及,三里岗逐步形成“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
随着香菇生产规模的扩大,销路也日益广阔。1988年,几个胆大的商贩改变传统的提篮小卖,用帆布包装了几十斤香菇到广州叫卖,利润比家乡高。自此,三里岗香菇开始通过广州、深圳转售香港、日本。2000年初,三里岗人一路跟随香菇来到香港才发现,这里的香菇大部分来自三里岗,而价格则翻了一番。下半年,三里岗镇政府就办起了首家自营出口企业,当年创汇800多万美元。如今,全镇享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已发展到8家。
获得自营出口权后,香菇产业继续升级的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三里岗香菇虽然出口量大,但欠缺精加工,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2005年,镇里5家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标准厂房,引进先进设备,规范生产工序,三里岗香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
“80%的农户种香菇,80%的劳动力从事香菇产销,80%的财政收入源于香菇,香菇产业已成为三里岗乃至整个随州市经济的增长点。小香菇成了大产业,为农民赚回了丰厚的利润。”三里岗镇党委书记陈德敏自豪地说。谋“名分”迎来升级换代质量是产业壮大的源泉,规模是产业提升的基础,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保证。一直以来,三里岗香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品牌,促进了香菇产业的升级换代。
过去,由于产品质量的限制,三里岗香菇一直作为农产品出口。而如果对香菇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使香菇按工业品的“名分”出口,不但能使其质量更上一层楼,还能获得更高的出口退税,达到企业和农户的进一步双赢。为达到工业品的相关标准,2000年,三里岗香菇企业购进自动流水工作台、筛菇机、蒸汽除尘机、复烤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100多台(套),同时请专家到村里讲课,培训农民五六万人次,提高了香菇生产技术。2002年,三里岗干香菇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工业品,产品打开了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口价格比原来上升了30%。
然而,要操持工业品的质量认定资格并不容易。2004年7月,由于菇农在种植中存在不规范操作,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也没有继续改进,三里岗香菇又恢复了农产品税字号。2005年起,菇农在生产环节严格控制甲醇和硫含量超标,三里岗香菇出口企业也加大投资力度,在产品质量工艺上狠下功夫。当年12月,更新换代后的三里岗干菇制品又恢复了工业品税字号。质量问题从此也更成为企农关注的重点。
为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效应,从1999年起,三里岗镇政府先后投资3300余万元,建设了香菇加工出口工业园。工业园与以往的“香菇街”、“香菇庄”连成一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国际化大市场的动作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园办厂,集中优势企业,并配套先进加工生产线,打造精品名牌。
目前,三里岗镇已注册“财牌”、“大洪山”、“三里岗”等11种商标。该镇香菇已有5个品牌获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4家公司获HACCP认证,3个品牌获ISO9000认证,2个品牌获美国FDA认证,2006年7月,三里岗香菇打入了高门槛的欧盟市场。
在发展规模、争创名牌的同时,下一步,三里岗还计划重点发展香菇精深加工,延伸香菇产业链。如着力开发香菇罐头、香菇切丝等方便化、功能化、专用化系列产品,提升香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适时开发鲜香菇加工出口,并以木耳、板栗、白果、花生等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为辅,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三里岗香菇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而强,逐步整合国内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消耗资源较少的袋料香菇种植,并开发种植白灵菇、巴西菇等珍稀菇种。同时,重点发展香菇精深加工。”对未来三里岗香菇的发展,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有着清晰的思路。
迎难上力创美好明天
三里岗香菇由名不见经传到全国闻名,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多年来,当地各级政府积极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努力做好服务,为香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初,三里岗香菇市场一度混乱,出现市霸垄断价格、部门多头收费等现象,大批客商被吓跑。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主管部门召开协调会,联合下达了减轻香菇市场税费负担的文件,并成立香菇营销办公室,实行“一票制”收费。
“当时的‘一票制’收费真是大快人心,客商和菇农迅速恢复了对市场的信心。”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华雷记忆犹新。
在三里岗香菇走出国门的道路上,政府又一次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几家企业都担心出口香菇有风险,对拓展海外市场畏首畏尾。时任三里岗镇党委书记曹永玖鼓励企业先去香港探路,并承诺“赚了是你们的,赔了是我的。”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三里岗香菇终于打开了国际市场。
此外,该镇还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制定发展香菇产业的相应优惠政策;成立“农副土特产品运销管理办公室”和“出口企业管理办公室”,无偿全程代理通关、商检、结汇等业务。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三里岗香菇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
“目前三里岗香菇产业规模大,出口量也大,但在出口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几家较大的企业各自为战,互相排挤,降低了三里岗香菇的整体竞争力。”曾都区副区长余林章分析道。
“三年前,政府曾出面协调,希望整合几家较大的企业,但大家谈不拢。现在,为真正做大做强香菇产业,镇里的企业有了强烈的联合愿望,并期望由政府牵头组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乐观估计,这一整合会很快付诸实践。”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华雷说。
大规模种植香菇需消耗大量林木。尽管政府倡导菇农“山当田种、树作粮管”,并锁定砍伐计划,鼓励栽树,但当下三里岗的林木资源还是不能满足需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菇农买进外地林木的数量正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种植成本也日益增多。
由于香菇出菇的季节性,企业需要在短期内投入大量周转资金。而贷款数额有限、融资门槛较高等实际情况,使规模有限的三里岗香菇企业在收菇季节大都存在资金缺口。
此外,在精深加工方面,三里岗香菇企业虽已取得一定进步,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可将香菇制成罐头、调味品、饮料等即食型食品,从超市直接进入餐桌。
曾都区商务局局长李孔华告诉记者,2006年10月,曾都区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着重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小香菇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曾都三友公司最近已获准设立香菇罐头生产线,主要生产香菇罐头、香菇调料等产品。
即将离开三里岗时,记者看到镇上一户人家的门楹贴着这样的对联:“香飘港澳台生意珠中取玉,菇行亚非美财源锦上添花”。愿三里岗香菇产业继续“香”飘四海.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