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黑龙江:牡丹江东宁县吊袋越冬耳亩效益20万元

发布日期: 2012-08-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目前,黑龙江省东宁县的“吊袋耳”栽培大棚已达到371栋,总规模突破1000万袋。一些耳农还将“越冬耳”和“吊袋耳”两项技术结合运用,亩效益可达20万元,创下了黑木耳栽培的历史新高。
  “吊袋耳”学名为棚室黑木耳立体挂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6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一个生产周期下来,可省水和节能70%多,并可实现提前一个月采摘,每袋挂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2元多。
  从2009年开展“吊袋耳”栽培以来,东宁耳农和技术人员克服了生产中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关,为大面积推广扫清了障碍。通过讲课培训、典型示范、现场解惑,“吊袋耳”迅速成为东宁耳农的“新宠”。截至目前,该县“吊袋耳”栽培大棚已达到371栋,总规模突破了1000万袋,仅此一项拉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东宁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大朵耳、春耳,到小孔耳、秋耳,再到元宝耳、越冬耳、吊袋耳,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都使得东宁黑木耳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提高了耳农的经济效益。今年,东宁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2万元,其中黑木耳栽培新技术将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继续在全省领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