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暴增海1 梁希晨2
(1.淮海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省连云港,222005;2.平泉县食用菌办公室,河北省平泉县, 067500)
摘要:积累了政府加大领导力度,抓建龙头企业,强化产品过程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形成了很强的食用菌产业特色。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经验;特色
河北省平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源市相邻,北接内蒙古宁城县。全县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全县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万亩,林地280万亩,森林覆盖率58.2%。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平泉发展食用菌30余年,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壮大阶段之后,食用菌产业已经成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扶植和推广的富民产业。到2012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3.4亿盘(袋),产量达到34万吨,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五分之一。产值达35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达到3000余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现将平泉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与特色,做一总结。
1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
1.1政府加大领导力度
平泉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该县的立县主导产业来抓,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农工委、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农牧局、商务局、水务局、林业局、扶贫办、农开办、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规划菌业领导小组,推动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县政府组织成立了平泉县食用菌行收稿日期:2012-08-17第一作者简介:暴增海(1962-),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食用菌的研究。E-mail:baozh2008@yahoo.cn业协会和正科级食用菌服务管理单位——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编制3-5人的乡镇食用菌办公室,全县上下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1.2 抓建龙头企业
平泉食用菌的发展,离不开龙企业的带动,目前龙头企业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全县现有食用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余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4家,固定资产达10亿元。培育打造了“森源”、“润隆”、“三棵树”、“乾岁”、“平泉蘑菇”等知名品牌,产品除供应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外,还远销美、日、韩、欧盟等15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从目前来看,除了传统的保鲜、速冻、罐头、干制、盐制食用菌产品,还推出20余种食用菌休闲、即食产品,形成了内、外兼顾,高低搭配,长短期结合的产品格局,使整个加工带动能力达到8万吨,加工量占全县产量的三分之一。
1.3 强化产品质量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农产品批发市场,标有“平泉香菇”的盒装香菇每公斤售价达到14元,而其它渠道的普通香菇每公斤只有5-8元。在上海香菇加工出口企业,同样是香菇,8月份平泉地栽香菇平均价格达到6元左右,而同样的香菇在辽宁只有3-4元,这样的的价格差距,为什么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收购平泉香菇加工出口,关键是平泉基地通过了出口食用菌产品备案,有了备案,就有了质量安全的保证。平泉是全国第一批25个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中,唯一一个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示范基地,2012年和2013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这代表着平泉的食用菌产品质量非常可靠。2010年,平泉香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立菌之本,下大力抓好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通过和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合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有机认证9家,无公害认证19家,绿色认证4家,5家企业通过出口基地备案,达到国家标准化生产以上标准的食用菌面积达40000余亩,占总面积85%以上,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县”、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
1.4 加强过程监管
为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平泉县制定出台了《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食用菌园区规划、原辅材料管理,产品生产及加工等方面及对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将生产主体、销售主体、加工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上升到法律层面,特别把质量安全、无害化生产提到有“法”可依的管理层面。为推进平泉食用菌大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5 做好可行规划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县食用菌产量将达到5亿盘袋,产值将达到60亿元,到那时,光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产值就可以达到10亿元,平泉将成为“三地一区五中心”即,有机食用菌输出基地、环京津特菜供给基地、菌乡观光与生态旅游基地,菌文化创意产业及生物保健品、绿色食品加工核心区,使平泉成为中国食用菌行业的食用菌价格信息形成中心、食用菌科研培训中心、食用菌原辅材料加工、集散与供应中心和食用菌文化研究中心。
1.6 强化资金扶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口资金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对打捆使用的资金,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各乡镇新建园区、企业进行竞标,凡积极性高、落实好的乡镇和园区优先得到资金支持,促使项目尽快落到实处。十一五期间,县财政扶持食用菌资金达到1.6亿元,重点支持标准化园区建设、菌业科研开发、菌种生产、菌文化的挖掘和拓展、龙头企业精深产品的开发等几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针对新发展的标准化园区、大户和新建龙头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鼓励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生产大户进驻园区进行专业化生产,凡是购置大型机械设备的予以补贴,提高基地设施化生产水平。鼓励作好产业科研开发工作,对引进、培养、驯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草腐菌生产项目予以补贴;新建龙头企业在“三通一平”上补贴。收购、加工产品吞吐量大,特别是在市场低弥时拉动产业发展贡献较大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
1.7发掘培育人才
平泉县培育了一批科技带头人,县食用菌研究会会长梁希才就是自学成才的知名食用菌专家的代表。像梁希才一样,目前,在平泉县田间地头活跃着食用菌等行业“乡土能人”100多人,被群众誉为“土专家”、“田秀才”。他们常年深入基层通过抓培训、传技术、引项目、促合作,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共有100多名“乡土能人”获得县级以上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有600多名农民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专业组织100多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30处,为农民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0期,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次,成为农民喜欢的“香饽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通过乡土人才的传、帮、带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了科技推广链条,使农民真正成为科技推广的主体,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科技推广机制,重点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1.8 建园区扩基地
平泉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1000多万用于菇农贷款及园区水电配套补贴。先后出台了建棚资金补贴、无偿提供机械设备、科技创新奖励、项目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帮法有四招:基础设施配套补贴,新建设施农业园区建筑面积10亩以上县财政补贴基础设施配套资金0.4万元,30亩以上园区补贴1.5万元,50亩以上园区补贴3万元,100亩以上补贴7万元,150亩以上补贴10万元,200亩以上15万元,250亩以上20万,300亩以上25万。水利设施建设由水务局科学规划设计,30亩以上(含30亩)设施农业园区打围膜井,每延长米由水务局补贴50元;新建棚的架式香菇,每袋补贴0.2元;立袋香菇生产1万袋以上的,每1万袋补贴1000元,1万袋以下的不予补贴。新建面积10亩以上的双孢菇园区,每平方米出菇面积补贴30元;新建大球盖菇园区,每亩补贴菌种款500元。新建设施工厂化(增加控温、控光、控气设备的)出菇房净面积每平方米补贴200元,每户补贴数额不超过15万元。保鲜库补贴。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户投资建设保鲜库,新建保鲜库并切实发挥作用的,50平方米以上县财政每平米补贴200元,100平方米以上补贴不超过2万元。鼓励各乡镇、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大户开展全员招商引资活动,对外来投资到本县建企业且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在“三通一平”上予以补贴支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县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
1.9 加强信息服务
多年来,平泉县和国内中国食用菌商务网、易菇网、食用菌信息多家食用菌媒体联姻进行宣传,有效的提升了产业知名度,通过举办食用菌交易会、菌文化节等方式推进;长期坚持参加国内食用菌产业单位举办的各类会议,获取大量信息,为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2003年开始,每年组织大规模团队赴国内知名产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全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加强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交流与合作,有效的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2 形成了食用菌产业特色
2.1 积极做好菌业的延伸
2.1.1 建设菌博物馆
2010年,平泉县高标准建成了“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该中心是一个食用菌文化体验中心,整个中心总面积达到5000余平方米,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食用菌的资源、科技、历史、文化等内容,目前是全国最大、内容最详细的一个食用菌文化体验机构。该中心已成为融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普教育、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把菌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是平泉食用菌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2.1.2 举办菌文化节
2011年9月8日首届中华菌文化节在河北平泉隆重举行,这是国内首个以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美食旅游盛宴,由中国食用菌协会等主办,平泉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推动食用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交流合作。通过菌文化节的召开,让更多的人认识食用菌,让更多的人产生了看菌、吃菌、购菌的消费欲望,据不完全统计,文化期间共实现交易额2亿元多元,平泉食用菌这一品牌的全国食用菌行业知晓率达到90%。目前,在平泉除了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外,还有菌类美食餐饮企业达到4家,食用菌观光生态园1处,据介绍,以食用菌文化为主题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以菌类为主题的动漫、游戏项目正在加紧运作中,未来,在平泉不仅可以种菌,食菌、娱菌、购菌,同时还能以自助的形式参与到食用菌的栽培中去。201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审批,该县蔡福浩县长当选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对全国食用菌产业文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3 打造创业链
该县近几年来重点围绕食用菌等县域主导产业,以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为目标,引导科技特派员根据食用菌等产业实际在产业链的各个节点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带动企业、农户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2009年,以森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食用菌产业创业链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食用菌产业创业链。2010年,该创业链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食用菌产业创业链配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科技部资金支持60万元,经过近两年来的实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2011年,由食用菌产业创业链参与单位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产业创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同时入选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预备项目库,成为第二批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1.4 注重环境保护
近年来,面对迅速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平泉县委、县政府把在食用菌产业中引入循环经济要概念,即通过食用菌的带动,实现加工业、菌业、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循环,把农业作物的秸秆、畜禽的粪便转化成高档绿色食品――食用菌,再将食用菌生产的废料通过菌糠发酵技术还田给作物,把可利用的塑料等利用再生技术制作成包装食用菌产品的容器。这些循环方式,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本身的废料利用,而且解决了种植业、养殖业中的废弃物。2012年在本县建设第一家塑料周转筐生产厂和食用菌机械设备生产厂,同时新建食用菌废弃料加工厂,形成完整封闭循环链条。
以食用菌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平泉可以生产“五料”即饲料、肥料、炭料、燃料、草腐菌原料,通过“这五料”大大提高产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闫锡杰,卢丙文.平泉县整合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9): 43.
[2] 池景存,刘海顺,王晓玲.华北最大食用菌产业基地发展调研报告.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0,15(2):78-80.
[3] 耿树.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特色产业服务的经验和做法.科协论坛(上半月),2009(8):40-41.
[4] 鲁淑艳.产业之梦“圆”于科技——记河北省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国农村科技,2008(4):52-53.
[5] 刘环宇,宋占勇,郑文博.平泉:生态与经济双赢.中国林业,2005(5):19.
[6] 刘学军,王文栋.一个增收主题何以延绵二十年——记河北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农村工作通讯,2004(4):49.
[7] 易菇网.http://www.emushroom.net/news/show.php?itemid=1393-10157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