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推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香菇是湖北省远安县的农业传统产业。近年来,该县充分运用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被授予“中国香菇之乡”荣誉称号。2012年,全县香菇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3亿袋、10万吨、6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增收350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4%。
一、坚持集约化生产,实现企业和菇农共赢
1.机械化作业。2010年,该县在全国还没有成熟机械化菌筒制作设备的前提下,引进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上马两条香菇菌棒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菌棒生产能力达到20万支/日。
2.标准化生产。组织力量研究制订香菇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并成为省级标准。统一香菇原辅料供应,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
3.市场化运作。通过签订委托加工合同或产品购销合同两种方式,引导企业与菇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全县已有1000多户菇农与专业化制棒企业签订了菌棒委托加工或购销合同。
二、坚持集约化管理,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
1.推进集中经营。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以茅坪场镇马家坪1000万袋香菇种植示范基地为核心和以双坪、银子、泸溪湾、高楼4个500万袋香菇种植示范基地为支撑的“1+4”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县90%以上的菇农进入基地发展生产。
2.推进设施栽培。引导扶持集中连片发展香菇设施栽培。按照“五改”(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改秸秆棚帷为塑料棚帷、改自制菌筒为统一菌筒、改人工注水为自动喷灌、改挪地换茬为覆沙栽培)、“三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用水净化)、“四到园”(水、电、路、机械直通到园)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香菇产业园。
3.推进技术创新。先后组织实施“反季香菇新法栽培技术示范”等3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实现了香菇错时避峰生产、四季均衡上市。组织科研力量攻克反季香菇覆沙栽培技术和层架栽培技术,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6倍以上。
三、坚持集约化经营,促进产品与市场对接
1.培育专业合作组织。采取种养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带动、经济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培育香菇类专业合作组织23家,申报大自然食用菌合作社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宜昌市“十佳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菇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市场”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县2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收菇农8000余户。经测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菇农比同等条件下未加入的菇农年增收1000余元。
3.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近年来引进和培育森源科技等多家香菇深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超、农商对接,大力加强香菇流通体系建设,累计兴建冷库200多个,形成了从基地到超市的完善冷链体系。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