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4年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团队提速发展收获颇丰
发布时间:2015-01-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房琳)记者从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处获悉,2014年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常明昌教授率领的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团队在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立项、成果产出、平台建设、科技推广等方面建设全面提速,获得较大的发展。
一、团队建设方面,引进了两名高水平博士生。一位是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的博士生王术荣,一位是北京市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大学王贺祥教授的博士生徐丽婧,为食用菌研究团队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外,两年前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的谢宝贵教授的博士生刘靖宇,顺利晋升为副教授。
二、科研立项9项,总计1680多万元。“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成果转化”列为2014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项目,经费100万元;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参与的“设施食用菌高效碳循环研究与示范”列为2014年度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经费达1480万元;“香菇、黑木耳等菇类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列入2014年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计划,经费20万元;2014年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20万元。还承担5项横向项目,经费达到60多万元。
三、在科研产出方面,有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其中“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和“银耳工厂化高效生产技术”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珍稀菇类姬松茸、茶薪菇、黄伞、灵芝的开发和利用”、“黄土高原北冬虫夏草高效栽培技术”和“北方绣球菌工厂化高效生产技术”三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袋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北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白色金针菇物流技术操作规程、杏鲍菇物流技术规程等5条地方标准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评审。此外,还在《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食品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
四、在平台建设方面,“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特派员创业链”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由我校牵头,山西大学、晋中学院等3所高校,山西省生物所、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等6家研究所,山西众和嘉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晋城市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组成的“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经省科技厅批复成立。
五、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晋城、大同、吕梁、忻州、太原、晋中、阳泉、长治、临汾、运城10个市的30多个县(市、区),为地方政府献计献策、科学规划,对企业和菇农开展食用菌技术指导和培训。常明昌教授荣获“第五届山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山西十佳科技标兵”;孟俊龙副教授荣获“山西科技传播先进个人一等奖”,并获得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