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食用菌,在我国人工栽培历史有800多年,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香菇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地方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把香菇种植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内逐渐形成了河南西峡、湖北随州、浙江庆元、福建古田等香菇传统主产区,香菇产业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对香菇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很多贫困县把香菇作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来开展,河北阜平、甘肃陇南、广西天峨、贵州黔西南等香菇新的产区开始在这几年发展起来,香菇产业突破地域限制,正成为我国南北方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新项目。
这两年来,随着香菇种植技术、机械化水平、菌种改良等生产环节的提升,香菇产业的机械化、工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我国香菇产业开始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过渡,克服了香菇不能周年化生产的发展瓶颈,这是产业发展可喜的一面;但伴随着香菇精准扶贫项目在国内不少贫困地区纷纷上马,我国香菇种植面积这两年出现了大幅增长。据了解,2014年,香菇年产量达到769万吨,比上年增加8.27%,超出全国食用菌年产量的平均值。香菇产量的增加,在局部地区香菇价格出现了下跌。近期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部调研全国部分农批市场香菇行情数据看,9月中旬,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农批市场香菇价格在4-5元/斤左右,这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0%左右。我国香菇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出现的火热到现如今价格走低,这其中除了供求关系起到决定作用外,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香菇精准扶贫以及龙头企业上马香菇项目助推产业爆发式增长
2015年下半年全国开始的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让不少贫困县把香菇这种周期短、效益好的食用菌作为精准扶贫项目来开展。但有些贫困地区在发展香菇产业扶贫时不考虑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盲目增长产量,导致该地区的香菇市场出现产能过剩,使得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挫伤了农民种菇积极性。产业扶贫必须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要以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准确把握为前提,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过去“大田漫灌”改成“小田滴灌”,做到精准。扶持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发展个体户发展香菇种植,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这两年行业内相继有众兴菌业、雪榕生物、中国绿宝等企业登陆主板市场。这些上市企业,利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到的大量资金也把香菇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如雪榕生物在贵州大方、威宁投产香菇项目,计划日产130吨香菇;中国绿宝计划在河北平泉设立合资公司,进入香菇的现代化种植领域。在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双重驱动下,香菇行业这两年的市场行情出现较大波动。
香菇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繁 市场信息需透明
香菇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繁,跟种植面积的扩大有很大关系。目前,种植户种植香菇盲目性很大,很多时候都是凭上年的收益来决定种植规模,要是上年香菇价格上涨,那么种植的人也就会增多,种植面积也会扩大,这两年出现的香菇价格回落,就是产品市场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很多时候种植户对市场不了解,也不对市场做个合理的预测,而是盲目跟风,前几年行情好时,一批香菇种植户挣到钱;而这两年行业不景气,比较效益下降时,种的好的可能会保本或略有盈利;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管理不善,很多时候就会亏本。
种植户要科学种植,前期应该做好香菇市场的调研,这其中包括香菇的消费市场需求,消费动态以及走势,本地香菇市场的消费容量等,此外,有条件的话,应及时关注香菇专业网站、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信息平台,了解香菇市场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香菇产业信息,这样就做到知己知彼,在种植前可作出有效的预判,降低盲目生产的市场风险。同时,种植户要在香菇设施化、现代化、机械化上下工夫,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通过科技投入,精细耕作,科学管理等提高香菇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保证香菇的品质,这样才能提高收益。
反季节香菇受青眯 适度发展是前提
每年夏、秋两季,气温较高,较多的食用菌品种在这个季节都难正常栽培,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香菇种植是靠自然气候生产,主产区栽培季节较为集中,鲜菇上市很容易造成季节性生产过剩,价格走低,而在夏季,受高温天气影响,市场上香菇产量减少,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因此,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等区域不少种植户利用当地的区位、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香菇栽培,进行错季生产,正好弥补了市场上香菇产品短缺。据了解,今年以来,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积极引导农民从事反季节香菇生产,使该镇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调查,今年种植的反季节香菇,每袋(规格为18cm×60cm)可以生产鲜香菇2斤,平均出售价格为每斤4元,产值为8元,扣除总成本费用5元,净收入3元,成本收益率为60%。其他规格的反季节香菇的效益也较好。
正是因为香菇在反季节栽培中的效益较高,在顺季香菇价格行情走低的情况下,一年采取两季种植香菇,可烫平价格落差,增加农户收入。此外,由于采取反季节种植,加上低温控制,香菇从种植到收获很少生虫,达到无公害种植标准。再加上反季节香菇种植经过几年的摸索,在一些地区种植技术较为成熟,香菇外型虽不如顺季生产好看,但品质还是有保证,大部分鲜菇直接供货于超市、饭店、酒楼等消费场所,很受客户青睐。
我们也看到,这两年反季节香菇栽培行情比较好,很多地区的种植户也加大了反季节香菇的种植规模。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反季节香菇的市场价格也出现了波动,价格低时市场上只卖到了4元左右,这可能跟市场上产量多有直接关系。因此,发展反季节香菇栽培切忌一哄而上,只有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发展规模,防止以规模求效益。
机械化程度不高 工厂化任重道远
目前,香菇行业还是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机械化、智能化、工业化投入程度不足,生产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生产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传统种植模式下,香菇出菇期比较集中,市场上产量增多,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虽目前行业内不少生产企业进行工厂化生产,但目前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开展还受一些条件制约,诸如缺乏成熟完整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支撑、集成环境控制支撑系统不配套、工厂化生产管理技术人才短缺、培养料种类及高效快捷转化缓慢、菌种生产与退化等不利因素,此外,香菇工厂化生产投资较高,在国内又没有成熟的生产经验可借鉴,因此,现阶段看来香菇工厂化生产在国内推广起来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但工厂化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一些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利用优势资源,在香菇工厂化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下一步香菇工厂化生产在国内的推广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香菇产业总体上确实已经走到传统栽培与工厂化栽培相结合的发展岔路口,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适度控制种植规模,通过技术革新、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香菇产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工厂化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香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