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些品种在国际上占有主导地位,如香菇、木耳、平菇等,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表示,在食用菌品种研发、工厂化方面科学问题研究不清楚,成为产业技术研发的瓶颈;科学问题尚未系统梳理,漏洞多、盲点多;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目前,我国虽是食用菌大国,但距离食用菌强国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应该向轻简化、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产业化技术及市场需求,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
河南省作为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量高。但是,河南省种植的食用菌品种大多数从国外引进,要交纳昂贵的品种保护费用,菇农的种植成本因此增加很多。为此,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瞄准市场需求,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狠下功夫,选育出一批食用菌优良新品种。
近日,从河南省农科院获悉,本省3个食用菌新品种顺利通过省内鉴定。这3个品种分别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科108、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选育的黑平17—1和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驻研2号。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所长张玉亭说,自去年7月河南省食用菌品种选育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已有5个品种陆续通过省内鉴定。张玉亭说,此次通过鉴定的3个平菇新品种填补了河南省规模化大棚栽培平菇新品种选育的空白。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香菇、猴头菇、黑木耳、白灵菇等方面选育更多的食用菌新品种,推动河南省由食用菌生产大省向食用菌强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