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行走在新疆乌什县乡村,贫困户庭院里的树荫下、示范点的杨树下,一排排整齐排列的20厘米高的白色黑木耳菌棒,远望好似一队队敦厚可爱的小哨兵,格外引人注目。
浙江科技厅援疆干部叶祥发说,在阿克苏地区30多个深度贫困村500多个贫困户家里,就有80多万个这样的菌棒。贫困户已采获新鲜黑木耳4万多公斤,仅鲜销就给农户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
黑木耳变身为农民快速增收的“金耳朵”,得益于去年一个浙江科技援疆项目——“边疆干旱地区果园套种黑木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去年8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视察了项目示范基地,做了“因地制宜,科技帮扶脱贫致富大有可为,希望大力支持,真正取得成效,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走出一条依靠科技产业脱贫的路子”的重要批示。
在阿克苏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项目带动,农民砍下的大量枝条除了被用作生活燃料外,大多被就地丢弃或随意焚烧。浙江科技厅援疆干部叶祥发叶祥发发现这一现象后,就开始思考利用好这些废弃资源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助推农民精准脱贫。叶祥发说,在营养丰富的果树枝条上培育黑木耳是首选。于是他通过考察、研究、试种。终于在5月底,菌棒成功长出了一茬新鲜黑木耳。
小试成功,叶祥发提出项目设想,向科技厅领导作了汇报。时任浙江省科技厅厅长、现任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要求“做成标志性、龙头性的科技援疆品牌项目”。于是,浙江首个跨区域帮助兄弟省区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而立项的省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应运而生。
据了解,这个项目是专门为贫困人口量身定制的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前期的生产菌棒及养菌等工作都由技术团队来做,等菌棒菌丝完全发育好了没有风险以后,再把菌棒交到贫困户手里,贫困户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菌棒按技术要求放在自家果园里,给它们浇水遮荫,等黑木耳长成熟后采收卖掉赚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贫困户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高科技,以最快速度获得好收益。探索高位研发、低位应用的科技创新助推精准脱贫模式。
在高位研发上,项目组建了政产学研用融为一体的技术攻关团队,外引汇集多方优势的浙江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力量,内联本地农技推广人员,组织农业系统的站所资源,集小试、中试和应用示范于一体,开展技术攻关的推进速度之快业内少见。目前阿克苏地区4 条产业化应用示范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投产后日产菌棒12万个以上,为明年在全地区5000个深度贫困家庭推广示范做好准备。
在低位应用上,贫困户家里都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农户只要一按按钮,就能给菌棒适时自动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