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3万瓶、年产1000多万瓶白菇,只需40名工人和1万平方米的生产用房,和传统的大棚栽培相比,减少了九成劳动力,生产面积仅原来的5%。”近日,笔者从长台食用菌研究所了解到,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食用菌生产项目,本月底即将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投产,届时将成为江山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这意味着,江山市食用菌产业正在与国内顶尖生产水平接轨,向“3.0版本”迈进。
长台食用菌研究所负责人黄彤根是一位资深的食用菌种植行家,种菇已达30多年。“我从1985年开始,就从事食用菌的研究和种植,从早期的菌种培养、大棚自然栽培到后来的半工厂化生产模式,江山的‘种菇史’我都一一见证了。”黄彤根说,农业生产的工厂化水平不断提高,江山市食用菌产业也在竞争中蜕变发展。
从2004年开始,江山市食用菌逐渐搬进了空调房,开启了最初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当时,仅仅是生产环境的改变,生产设备没有得到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种植和采摘模式,但是有一批散户菇农就退出了市场。”说起江山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史,黄彤根了如指掌。直到2007年,黄彤根在江山市食用菌办的指引和帮助下,从福建引进了再生栽培法,在全市广大种植户推广。自此,再生栽培法颠覆了传统的食用菌种植方法,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生产成本,还可以通过瓶栽种植。
今年,江山市专门成立了食用菌产业服务小组,并已多次组织相关企业前往上海、江苏、福建等地考察国内最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了解最顶尖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为促进江山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信心和动力。“食用菌进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阶段后,有利于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也带动了农民增收,我们将积极做好相关的服务和引导,促进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市食用菌产业服务小组相关负责人相告,服务小组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食用菌产品可追溯体系,让食用菌生产更加自动化、标准化、精准化、可追溯,使食用菌这一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身,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