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级贫困县,叶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好政策落实、资金使用、产业覆盖等关键环节,强基础、补短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勠力同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近日,记者来到叶县仙台镇孟王村村民陈广权的香菇大棚,只见他正在指导妻子摆放香菇菌棒。在他的身后,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长势喜人,淡淡的菇香弥漫在整个大棚中。
陈广权家里有6口人,母亲常年吃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常生活开支很大。2013年,陈广权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种植香菇效益不错,就赶到辛店镇香菇种植大户那里打工学技术,一边干活一边留心学习,并把香菇种植流程、方法都记在本子上,准备回家创建自己的香菇大棚。
2014年,通过申请的扶贫资金,陈广权和妻子开始进菌种,包菌棒,很快建好了两个发菌棚、两个出菇棚。当年开春,夫妻俩把装好的菌棒放进大棚后就开始注水。但由于工作量太大,也缺少技术指导,等他们把一个大棚里的菌棒注过水后才发现,另一个大棚里的5000多包菌棒的菌种已死亡了一半多。
随后,陈广权认真总结了经验,并到外地向香菇种植能手学习。回来后,每天从早到晚观察菌棒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香菇棚内的湿度、温度。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香菇的产量慢慢提高,品相也好了很多。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如期而至。去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降临,当晚,陈广权种植的香菇大棚其中一个被暴雪压塌。“全县贫困户都入有财产保险,第二天,保险公司就进行了损失评估,最终理赔了2000多块钱。”陈广权说。
陈广权告诉记者,他种的香菇一次出5茬菇,一年收入有6万多块钱。依靠香菇种植,他还请了贷款,还建起了一座冷库,而且将香菇烘干晒干后储存起来,卖的价格会更好。
如今,种植香菇已有4年的陈广权成功摘去了“贫困帽”,成了村里有名的脱贫致富户。“我还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对周边想种植香菇的群众,无偿传授技术,进一步壮大香菇种植产业,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脱贫致富。”陈广权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