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他说,金针菇比较适宜工厂化栽培,如果市场上量大,种菇农户就比较难赚钱,有的还亏本。而茶树菇还是以人工栽培为主,如果要反季节栽培,只能搭建大棚进行半工厂化栽培,“除了装菇料、接种、灭菌、发菌是机械化的,其他如开袋、上架、采菇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
因此,种茶树菇市场空间大,销路也不愁。“农户与我合作种茶树菇,一袋菇有1元以上的利润。”毛金富说。
毛金富种了十多年食用菌。种菇多年,他发现:食用菌的品种选择是赚钱的关键。2010年,毛金富栽培了12万袋茶树菇,一袋的利润达2.7元。尝到科技种菇的甜头,2014年,毛金富在后溪镇泉井边村流转10亩地,搭建钢架大棚8亩,开始规模化种菇。当年,他种了200万袋茶树菇。2015年,毛金富还注册了“泉井蓝”商标,并获得省级、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种技术菇、放心菇,如今,他办的泉井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集菌种、菌棒培育、菌菇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
可是,与自己种菇不同之处是:农户种菇最缺的还是启动资金。这又该怎么破题?2016年4月,在衢江区农办与衢江农商银行扶持下,毛金富推出“1+n”模式进行破题。即由毛金富出资为主,区农办提供相应的扶贫资金,将这两笔资金作为产业担保资金,再由该联社放大5倍进行授信贷款,带动n家农户种菇增收。
从自己种菇,再到带领农户一起种,“1+n”模式破解了农民种菇缺资金问题。要带动更多农户种菇增收,还需规模化生产,再上新台阶,这又该怎么办?
去年,在衢江区政府扶持下,毛金富利用自己的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又创新了一个“企业+财政扶持=农户增收”的股份合作模式。
“利用这个模式,农户种菇的积极性更高了。”毛金富介绍,这个模式是企业出资100万元,区农办下属国资企业出资400万元,一同合作建后溪镇食用菌产业园,让更多农户参与种致富菇。产业园占地40亩,新建食用菌菇房20幢60间。
“现在,农户要种菇,租一间菇房年租金是5000元,只需出劳力,种好菇就能赚钱。”而毛金富主要负责提供菌种、菌棒与栽培技术,并对农户的食用菌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
在毛金富的工厂一侧搭建了不少种菇的大棚。“我种了两年,已经赚到了钱。”农户毛娟告诉记者,今年她租了2个大棚,种了12万袋茶树菇,已经卖了十几万元。而以前,毛娟家一年收入也就2万元。赚到钱,毛娟打算明年要多种菇,还准备建新房。
为了让更多的农户种科技菇、放心菇,毛金富开始走创品牌菇的道路。他介绍,现在茶树菇的鲜销市场虽然不错,但利润空间不大。“我已经把鲜菇加工成干品,成功打进杭州超市,120克卖30元,已经卖了60多万元。”加工的干品他也注册了“泉井蓝”商标,眼下正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努力打响茶树菇品牌。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