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坝乡位于甘陕两省三县交汇处,属于康县深度贫困乡镇。为更好地解决该地区贫困户增收问题,去年迷坝乡牢牢把握“三变”“三链”等政策机遇,瞄准香菇产业,积极建设食用菌产业孵化园,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共同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并实现种植收益43万元,初步形成了“党建+”产业扶贫模式。
“看着村里的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内心很激动,因此便与丈夫商量加入其中。自己还搭建了几个香菇大棚,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到劳务费,我感到非常踏实。”康县迷坝乡马莲村村民段小英乐热情地向记者拉起家常。据了解,以前段小英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其丈夫工地打工所挣,一年下来的收入除了给老人看病吃药后仅够温饱。自从加入合作社,他们的家庭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去年,我们合作社分得了8.5万元的分红。目前,香菇的行情还算不错,我们又增加了3个大棚。只要踏踏实实干,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段小英热情洋溢地介绍道。
近年来,迷坝乡按照党建引领、合作经营、群众主体、做强产业、决胜小康的工作思路,围绕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三链”建设总目标,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产业孵化园)+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脱贫带富机制,推动实施“产业富村”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迷坝乡党委副书记李强介绍说,这样的带富机制,有效弥补了村党支部不便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短板,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改变了农村党支部长期以来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组织协调、干事无规划、部分村干部和产业发展大户带富意识和带富能力不强的状况,形成了规模化、抱团式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的新局面,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今年全乡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发展规模,由原来的3家专业合作社增加到8个,生产规模增加到50万袋,为当地提供劳动岗位200余个。”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