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乡村振兴利好政策的不断发布,乡村已经成为一块香饽饽,老板们纷纷下乡,都想要分一杯羹。那么,在开发和经营乡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无谓的“争夺”,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富裕呢?需要做好“三个共”!
一、准备阶段:共同学习
乡村存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投资开发的企业不够了解乡村的在地文化、民俗、生活等,甚至有人说不懂乡村的人下乡搞开发,就像鬼子进村一样;而在地村民没有先进的思想、技术、管理理念等来发展村子。在这种城乡信息差和需求能够互补对接的情况下,乡村开发前期,双方就需要构建共同双向学习体系,互相学习对方优点,填补劣势。
在乡村开发前,如果缺少准备阶段,直接进入策划、规划阶段,一是没能在前期与在地村民打成一片,毕竟混熟和获得信任才能好办事;二是没有充分了解乡村资源、文化和村民意见等,后期既做不出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也保障不了产品品质,甚至得不到村民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二、开发阶段:共创共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方面更有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下乡搞乡村振兴的企业,是在做半公益的事情,在帮助村民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收益。
所以,在搞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政府统筹,企业站在市场角度进行开发外,绝不能将村民迁移出去,坚持村民是主角,考虑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进来。三方甚至是多方共创共建的村子,而不是单一由政府主导或者是企业主导。
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让村民在乡村建设中输出工艺、建材、工匠等,一是能让村民在建设过程中就能增加收益,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二是建设的在地化能降低开发成本;三是在建设过程中,对村民进行一定的指导,其余则发挥村民自己的想法,以充分保留乡村的特色。
三、经营阶段:共享成果
共享成果更多的是在乡村经营管理阶段中,并不只是站在自己村的一亩三分地去考虑,而是要有多主体、联动周边、完善与村民利益联结,实现多元主体的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平台搭建:乡村需要多元化发展,才能释放乡村的多元价值,产出更大的效益。但是,这不是单个人、单个企业就能完成的。因此,必须以平台化思维经营乡村,根据乡村子产品情况,引入合适的企业入驻,以开放共享的心态去经营乡村,才能共享更多的成果。
二是抱团发展:在自身村子发展起来后,要有“先富带动后富”的观念,辐射和联动周边村子抱团共同发展,共享振兴成果。
三是利益联结:乡村发展涉及到多元主体,必定需要平衡多方关系,因此,可以从多元主体之间的情感和利益两方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挖掘外来企业/新村民和旧村民的需求,实现需求对接,拉近彼此的关系;二是在产业方面,一产赚不了多少钱,可将其全部收益让给村民,企业主要是在二产和三产收益中赚大头,部分收益分享给村民。从而将乡村打造成为新村民和旧村民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的利益共同体。
总之,准备和开发阶段更强调政府、企业和村民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到了乡村经营阶段则是强调如何对外拓展关系及利益联结。
(责任编辑 王瑞平)